□赵雪峰

近几天,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信阳日报》一版刊发的两个电话号码十分醒目:6552041、6365800。前者为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热线,后者为安全生产举报热线。设立这两个贴心的民生热线,凸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之情,不失为一个为民服务的好举措,值得称道。

民生热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了解民意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平台,由于可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民生热线成为社会的稳压器和缓冲阀。

开通民生热线,可以问需于民。民生,亦即民众的生活生计,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特别是在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化的今天。

开通民生热线,可以问政、问计于民。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可以俯下身子,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问题,日后出台的政策、编制的规划、作出的决策就更能做到实事求是。

“心中犹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他们居无定所,靠沿街乞讨的方式获取钱物来生存。一个社会和谐如何,关键看能否救助弱势群体。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能够体现出社会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体现出社会的良善和温暖,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公布救助电话,就是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救助信息,就是为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食物,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有衣穿,有饭吃。

民生热线动的是真格,不是形象工程,应在运作方式上实行“全天候受理、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监督”;对敷衍应付、推诿拖拉的单位还要追究责任。

民生热线的开通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具体推行的过程中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但是,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百姓,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神”,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使我们的政府真正回归到“人民政府”的本义,那样,政府就能更加得民心,就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