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宗和)农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比市民好,真正过上了好日子。近日,浉河区观摩考评工作团的干部们,在参观全区12个乡镇、涉农办事处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后深有感触地说,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让农村生活品质渐好,文化品位渐高,行为品行渐美,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从2009年4月22日信阳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到今年5月22日信阳市被确定为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并被授牌,三年多的时间里,作为信阳首善之区的浉河区敢想、敢闯、敢试、敢干,先后在多项改革试验中成功破题,演绎出一场又一场精彩大戏。
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该区先后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设立了林权评估、储备、交易、资本化四个服务中心,将全区179万亩林业用地确权到户143.77万亩。通过区林权交易服务平台,该区帮助林农、林业种植大户、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9.8亿元,催生林地流转面积96.4万亩,44个村实现茶园整村流转,100亩以上的林地经营户达1271户。“林业银行”的有效运作,有效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率先成功研制“信阳红”系列茶。信阳红茶、信阳铁观音、信阳普洱茶等各类茶叶品种相继脱颖而出。该区通过大力实施“6316”茶产业振兴工程,着力打造茶叶产业集群“珍珠链”,开展10万茶农大培训活动,放大了茶产业富民效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该区茶园发展到52.3万亩,涉茶产值46亿元,年产干茶近2000万公斤,其中年产信阳红茶500万公斤,茶园亩均增效2000元。
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四项改革”。目前,该区城镇化率达58.2%。该区累计投入资金17.5亿元,新建新型农村社区21个,建成农民新居9100套,2万余名农民就地变市民。投资4000万元,建成3个高等级公路循环网,乡村公路网总里程1100余公里。完成新农保18.08万人,参保率达97.9%。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5个,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空前提高。成功打造的“一团、四园、一城、四公司”10大文化产业项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率先实行农村“六大员”试点制度。该区148个行政村888名农村“六大员”全部上岗,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深化城乡党组织互联共建,抓深抓实创先争优活动,该区因此被评为全省“双百夺旗争星先进区”。该区的“五位一体”党建创新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