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近日,李克强、王岐山在会议上不约而同要求“不准念稿子,要讲实话”,令人顿感亲近。
说实在话,不说空话套话,这本应是作为政治精英的领导干部必备的本领。可是,空话连篇、以空对空一度成为泛滥官场的通病。为什么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保持务实扎实的作风文风,而这种假大空的现象却总是屡禁不绝?
官员的空话,通常被称为“正确的废话”。有人认为,这是缘于教条主义;也有人说,这是形式主义;更有人指出,这是官僚主义。总之,这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成天忙于各种各样的会议、忙于劳神费力的交际、忙于蜻蜓点水式的“考察”,根本无暇读书和思考问题,或者根本没想过要认真思考问题,所以只能唯书唯上,拿空话套话大话来糊弄干部和群众。他们的信条是,过程大于实效。因为“过程”必须走得隆重,而实质性的内容又实在缺乏,所以只能拿空话套话来填充。又因为他们常常脱离实际、脱离一线,所以看不到真正的问题,拿不出有分量的解决方案,内容空洞在所难免。
知识学习的过程,往往是由简到繁再到简,真正了解情况的人往往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官员说空话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对实际情况知之不详甚至知之甚少;还有一个原因是,说空话不用担责任。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有多少问题等待领导干部重视和解决,说空话实为误党误国之行为。茹太素给朱元璋上奏章,洋洋一万七千多字的奏章中真正有用的内容在一万六千五百字之后。朱元璋不胜其烦,令人将其痛打一顿。领导干部们是否应该从这个历史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摘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