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在我心中,教育犹如一缕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依旧灿烂,它照亮了我的人生,使我更加发愤图强,永不言弃。近期,经常参加一些新课改培训学习,聆听专家名师讲座,不仅领略到了名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也领悟到了他们精彩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感受颇深。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习呢。
让学生“做”数学。现在数学课程实现的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所以,我们要将数学学习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这里所说的做数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操作的数学教育”;二是“创造的数学教育”。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上面有这么一句话:“听了就会忘记,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运用。”这说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让学生“玩”数学。新的课程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学生过程的策略形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让学生“问”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去探索、去发掘,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境:一是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二是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并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用”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善于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智慧是沉淀,智慧是领悟。数学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沉淀,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丰富人生,才能享受教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