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邹 乐)近年来,浉河区监察局以“四问”工作法为指导,创新思路立项目,突出重点解难题,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找准三“点”立项目,工作合力有效凝聚。一是找准关键点立项,启动了“清风在行动”政风行风建设项目。在城市开展了保障性住房专项治理,对全区立项、在建、竣工的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监督,提出了具体督促整改意见。二是找准结合点立项,启动了“54321——走基层、进民屋、我来听你说”项目。区监察局领导、干部,依次每人至少走访一户至五户群众,突出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三是找准需求点立项,启动了“百姓全知道”政务公开项目。成立督导组对全区涉农乡镇的低保对象进行核查、排查,检查农民负担以及一事一议项目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督促和查处。
创新思路求突破,工作特色明显彰显。一是日查日纠,规范行风评议。出台了《浉河区政风行风日常督导工作办法》,化年终测评为平时考评,变印象分为量化分,使行风评议督导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营造了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良好风气。二是阳光公开,延伸监督检查。结合公开工作新形势,把政务公开作为改进领导方式、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重要载体,使该区政务公开逐步走上日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三是强力清查,引深执法监察。在日常执法监察中,建立经济发展护航员制度,前移关口,在服务中监察,在监察中护航。
以点带面促成效,工作绩效明显提升。一是确保了政令通畅,加强了对规范和节约用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扎实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二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重点工业项目进行督导检查,提高了行政效能。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了“一周办结制”等各项制度,提高了工作质量。三是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出台了《浉河区公车使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并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公务接待费限额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