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息县狠抓村级组织建设,查摆问题,强化措施,集中整改,全面提升了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抓领导强责任,破解信访工作难题。该县坚持“抓书记、书记抓”的工作机制,实行乡党委书记联系后进村制度,落实领导责任。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理清思路,及时掌握动态。对群众反映的事项进行分期分批解决,有效维护了基层的稳定。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办、区)共调处群众矛盾纠纷58件,办理信访积案7件。
抓班子强堡垒,破解发展乏力难题。通过村两委换届,将一大批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信赖的干部选入了村级班子。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发展增收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目前,已先后开展村支书(主任)培训班3期,培训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500余名。
抓组织强基础,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建立城乡联动党建工作机制。巩固和深化“牵手共建”和“四帮四促”活动,探索机关党组织与乡镇党委、县直单位党组织和农村后进党组织等结对共建模式,先后结成对子112个,落实共建实事958件。实施源头工程,从思想认识、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培养发展青年党员,制定了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发现培养苗子,给其压担子、安排任务,通过具体工作实践培养锻炼,目前,已有3100多名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30多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抓制度强管理,破解民主监督难题。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重大决策活动、重大项目安排、公益事业建设等事项,做到决策民主、程序规范、过程公开,实行村干部目标考核、集中办公等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聘任党员、村民代表、县乡人大代表为村务监督员,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强化监督,在增强群众信任的同时,树立了党在群众工作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