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按键声就能轻松破译出对方的银行卡密码,这个曾出现在美国谍战片中的情节如今却发生在我们身边。

近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公安局通报称,犯罪分子通过电话按键音破译了受害者的银行卡密码,致使克拉玛依一男子使用手机银行业务时被转走15.3万元。

据克拉玛依市公安局民警介绍,当地市民周宇(化名)近日在某网站看中了一辆15.5万元的二手车,与犯罪嫌疑人李元(化名)进行联系后,对方要求周宇必须先开通电话银行业务。

周宇按照李元所说的开通电话银行业务后,李元又一次提出要求,让周宇在两人保持通话时,用另一部手机向李元的账户上汇去1元钱。此外,李元还要求周宇操作电话银行时必须打开免提,以便让其确定是否交易成功。

周宇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电话银行操作系统将1元钱转入李元的账户上。几分钟后,周宇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自己卡上的153000元被对方转走,此时,周宇试图和对方取得联系,但电话已经无法拨通。吓了一跳的周宇立即向银行和警方报案。

经当地警方初步判断,认为这很可能是一起“听按键音破解密码”的新型电话银行诈骗案。在银行和警方的帮助下,对方的银行账户迅速被冻结。办案民警表示,幸好周宇反应快,否则,钱很快就会被犯罪分子转走。

那么周宇的钱究竟是如何被犯罪嫌疑人转走的呢?当地办案民警经过询问专家得知,人们通常使用的电话按键音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音频,一种脉冲。脉冲的非常好识别,按键号码是多少,它就发生“哒”的声音多少次。音频的模式,也很好破解,因为12个按键的音频和振幅是不一样的,而市面上许多电话和手机的每个按键音频却是相同的,区别只在振幅和音色。

警方表示,只要将市面上流行的固定电话和手机按键音录下来,形成音频文件,再进行编程,建立按键音与按键号码的一一对应,形成电话按键音数据库。当被骗者输入6位数密码时,不法分子录下声音,再导入“音频分析软件”逐一扫描比对。这样很快就能确认输入的密码,从而盗取其账户内的钱财。

据介绍,此类案件虽在克拉玛依市首次出现,但已多次在新疆疆外各地发生。犯罪分子是通过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货物吸引受害人。对此,警方建议,如果市民一定要通过电话银行转账,请不要使用免提功能,不要在有陌生人的情况下拨打电话或借用他人固定电话、手机使用电话银行业务。

据悉,该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在湖南抓获。

(摘自《法制日报》潘从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