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今年年初,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认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心工作,针对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确定了我市司法行政系统2012年公开承诺办理的8件实事,并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

“作出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雷丽萍认为,公开承诺就是自我加压,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推行公开承诺,就是要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工作机制,推动工作争一流、上水平。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坚持把践行承诺作为改进工作作风、保障服务民生、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以雷丽萍为组长的服务民生8件实事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和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分管领导和落实科室,并列入年度目标管理,定期组织考核,确保8件实事件件落实,各项承诺全部兑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称赞。

实事一:大力开展法律援助

今年,市、县区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建立标准化接待室,在乡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工、青、妇、残等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和联络点265个。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畅通,服务规范,为社会和群众提供热情免费的法律咨询。在值班律师办公室建设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全市11个法律援助机构均在法院设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并优先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及时、足额发放补贴。建立质量监督制度、案件跟踪制度和回访制度,共回访525名受援人,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保证法律援助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68件,接待咨询14642人次。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736件,挽回经济损失1177余万元。

实事二:集中开展律师进乡村、进社区活动

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了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万名党员律师为民服务百日”专题和“倾情法律援助、勇担社会责任”大型集中宣传等活动,把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减半收取律师代理费列入便民利民措施,在各个律师事务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使这项服务民生工程人人知晓、全员参与。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8320份,举办法制报告会14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780次,代写免费法律文书480份。

10月29日至11月4日,组织全市律师开展了以“关注民需民生,促进公平正义”为主题的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全市34家律师事务所的300多名律师走进社区、乡村、街头,以陈列宣传板、发放法律书籍、解答咨询、简单代书等方式,服务我市经济的发展。活动期间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52次,设置法律宣传展板9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和法律读本20000多份,免费代书76件,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2件,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21件,减免律师代理费用2.2万元。

实事三:建立公证办证绿色通道

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公证工作为民服务考核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公证服务工作的通知》,对老年人、残疾人实行公证预约服务或上门服务以及对涉及残疾人、外出(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减收20%费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市11个公证机构在醒目位置公示承诺事项,便民措施落实等方面,均得到满意地执行。加强对绿色通道办证案件的检查,确保此类公证有详细记录,有当事人反馈意见和电话,承诺事项无投诉。对部分办证当事人进行抽查和了解,听取他们对办理公证的意见。从抽查情况看,当事人对公证员的工作是满意的。截至目前,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公证21300件,其中国内民事16300件、国内经济2636件、涉外及港澳台2360件。公证机构为年老、疾病、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办理公证742件,为困难群众、农民工等办理减免费用公证413件,减免费用达7.2万元。

实事四:扩大司法鉴定惠民范围

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司法鉴定机构行风建设考核的通知》,细化标准,规范程序,为鉴定机构规范化执业提供了标准;在司法鉴定行业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严格执业行为,确保无不正当减免事项的发生。切实履行社会承诺,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的司法鉴定事项,按不低于法定标准的20%的幅度减收费用。

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司法鉴定工作宣传活动23场(次),义务接待咨询人员1250余人(次),共办理减免司法鉴定费用事项130余件,减收费用近40000余元;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案件2300余件,采信率100%,取得了连续7年保持零投诉的好成绩。

实事五:深入开展“人民调解春风化雨”活动

市司法局成立了“人民调解春风化雨”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出动宣传车辆、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宣传条幅、利用电视台、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人民调解春风化雨”专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组织全市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深入矛盾多发区,以民生交通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等为重点,现场以案释法,排查化解矛盾。

积极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先后参与调解医患纠纷58起,调解率100%,调成率100%,履行率100%,依法保障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达到了党委、政府满意、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的目标。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共排查矛盾纠纷18335起,化解矛盾纠纷17861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7.4%,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58件72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03件61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90件2937人,防止群体性械斗114件1136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事六:大力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

针对我市是农民工输出大市的实际,市司法局制定并下发了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方案,积极组织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开展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依托农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法制学校、教育培训阵地,对农民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二是采用法律宣讲、展示法律图片、播放法制影视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送法进工地、送法到厂矿、送法进企业”活动;三是抓住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两个关口,在车站、庙会、集市等农民工集中场所,集中开展外出(来)务工人员免费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截至目前,共举办针对外出(来)务工人员的免费法制培训210余场(次),出动宣传车190辆,制作展板236块,设立咨询台220个,横幅和标语372条,发放宣资料1500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85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农民工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实事七:加大罪犯职业技能培力度

在市监狱投资20000余元从硬件上加强教育改造设施条件,增加课桌、教材、电脑等设施,设置专门的教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创新教学模式,在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4名的基础上,又与河南水利技工学校相联合,将该校老师请进监狱课堂授课,突出了“学以致用”,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低成本和高成果。截至目前,共开展职业技能教育125课(时),文化教育82课(时),岗位培训330课(时),有536名罪犯参加并通过了磁环加工、电脑连接线等加工岗位培训,获证率达100%。

实事八:完善监狱长、劳教所长接待日制度

落实狱务、所务工作制度,在市监狱和信阳劳教所设立固定的接待时间和地点,将每月10日定为社会公开接待日,受理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并将狱(所)务公开内容制作成展板供罪犯和劳教人员亲属观阅、了解。信阳劳教所在每次接待前,均悬挂“所长接待日”横幅,提前安排劳教人员与家人联系,告知所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市监狱还设立了两个接待点,分别对群众和罪犯进行接待。每次接待时,这两个单位均有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对接待中反映的问题,指派相关科室、监区、大队进行妥善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向被接待人反馈。今年以来,这两个单位共接待咨询25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