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儒
近来妹妹常跟我抱怨,说儿女还没长大就开始嫌弃父母了,在他们眼里只有爷爷奶奶亲,就连老师布置的一篇作文《我最亲的人》上,也不提爸妈一句话,好像他们就是爷爷奶奶亲生的!对于妹妹家庭的这个情况,我相信目前已经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了一个共性问题。前不久,就有媒体记者对一所小学和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亲情测试,得出的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感到爷爷奶奶最亲的人竟然占到了70%,而感到爸妈最亲的才占到26%,还有4%的孩子什么也不表态,他们说,他们都是没有爷爷奶奶的留守儿童,不知道家庭中什么人才是最亲的人,他们只知道老师好。
这是一个新型社会的一个新型社会问题。我们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最突出的是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兴起,使我国的人力分配和资源配置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下岗待业的工人都重新上班了,过去只守着几亩土地过日子的农民,也都被兴起的工业给吸引到四面八方,并且多数人都成了新型市民,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主力军。然而,由于调整时期的社会条件所限,儿童们就不得不面临与大人短期离别和长期离别生活学习的情况。他们的家长要上班顾不上照管儿女的生活和学习,他们的家长甚至一年或几年都见不了儿女们的面,儿女们在家多数只有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抬头是爷爷奶奶,低头还是爷爷奶奶。他们上学是爷爷奶奶陪着前往,下学又是爷爷和奶奶陪着回家。他们饿了病了喊爸妈,可爸妈在千里之外,他们只有喊爷爷奶奶来解除他们的饥饿和病痛。他们的生日蛋糕,总是给爸妈留一块,可是他们等那块蛋糕长毛了,爸妈还不回来。在他们的生活里,只有爷爷和奶奶。这种亲情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已经悄然地深化了,而对父母的亲情也悄然地淡化了。这就是现在多数儿女眼里父母不是最亲的人的缘由。
人与人的感情,是后天建立起来的,我们决不可太坚信那个“天生”。骨肉亲情固然有着“天渊”的成分,然而却也是永远不打保票的。我们做父母的要想回归儿女眼里的亲情,那就要去设法多关心自己的儿女。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不缺金钱,就缺父母的温暖。你在外面上班,没办法天天厮守儿女,你可以挤时间多给儿女们电话沟通,一声问候,甚至是一声批评,儿女们都会在电话那头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
我有一段时间出差在外半年,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几乎天天给儿子打电话,有时候没啥说了,就骂儿子是小混蛋,为什么不快些长大,好不让爸爸操心。这样一来,我半年回来后,发现儿子待我特亲。他曾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感到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为,兵兵一年都没有人问他想他,而我每天都有一个人在思念我,给我打电话。”
拿起我们的电话吧!给不在身边的儿女们挤出打电话的时间,我坚信你一定也会成为儿女心中最亲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