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卢小龙)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自2011年新县被确定为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以来,该县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积极整合资源,依托当地、国内、国际三个市场,努力促进转移就业,全力助推雨露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立足当地市场。新县根据县内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依托现有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借助雨露计划对城乡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贫困学生1.2万人,培训农民10万余次。他们经过培训后,有的进入县企业务工,有的在当地办起了加工厂,还有的回乡发展种植、养殖业,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进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有生力量。

面向国内市场。新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7万人,占全县富裕劳动力总数的72%。他们过去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大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不仅工作不稳定,收入也很低。针对这种状况,该县结合雨露计划,组织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班,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根据受训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实行分类培训。同时,瞄准市场动态,把握用工走向,开展就业前的储备培训,提前培训一批市场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务工者在劳务市场的竞争力。据悉,目前,全县已经开办建筑、缝纫、电焊等20多个专业,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3.5万余人,实现了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储备一批。

拓展国际市场。新县以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为平台,在广泛搜集国外用工信息的同时,加强与上级商务部门、国内大型外经公司的沟通联系和宣传推介工作,目前已有韩国三星建设集团等20多家国外客户与新县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等10多个优秀外派公司将新县外派劳务培训中心确定为派遣基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县务工人员漂洋过海挣洋钱,全县国外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5500人左右,年创外汇超过7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