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颖 通讯员 朱 鹏)今年以来,淮滨县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从四个方面下工夫,全力推进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促进了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一是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工夫。该县结合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行业分散、数量较大、分布面广的实际,确立了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按照《党章》规定及时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按照区域管理或行业划分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目前,全县59家有党员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实现了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二是在理顺隶属关系上下工夫。该县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属业管理为辅”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隶属关系,重点抓好属地、属业、属会、属条、属资五项管理,即各乡镇办事处或工业园负责辖区内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谁出资、谁管理”的原则,由出资方负责所属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防止了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情况。
三是在健全机制上下工夫。该县制定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和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宣传、统战、工商、税务、工商联、民政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部门联动机制,全力推动非公党建工作。同时,向59家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下派党建指导员59名,充分发挥其政策宣讲员、工作指导员、法规监督员、内外协调员和权益维护员“五大员”作用,促进党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是在发挥作用上下工夫。该县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坚持“工作主题化、主题载体化、载体具体化”,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符合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特点的“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公开承诺、“一岗双责”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展示身份、展示作用、展示形象和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效促进了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