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再过几天就是圣诞节,圣诞节前后,各商场、店铺以“圣诞节”为由,开展打折活动的力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为啥‘洋节’比咱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还要隆重?”有太多的人不理解,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他们说现在“崇洋媚外”的气氛令人心寒,都是中国人,为啥非要过“洋节”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人们为何非过“洋节”不可。

首先说说各大商家们。每逢圣诞节,商场门前提前就置放了圣诞树,有扮成圣诞老人模样的迎宾员和促销员,商场内部贴上了有关圣诞节的贴画,很多店员、服务员还带上了圣诞帽进行服务。再看看人们最关心的打折活动,服装方面,很多店铺从一折到九折不等,各种买一送一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餐饮方面,一些中高档的餐馆还推出了种类繁多的套餐,也是折上加折,十分实惠。笔者在跟一些经营者交谈中,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较为重要的有四个: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而每逢这些节日,人们首先想到了这“三个人”,就是“老人”、“家人”和“亲人”,说到头来,这“三个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与亲人们在一起,嘘寒问暖,聊近况谈家常,然后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这才算过节了。说句实在话,如果说中秋节的时候,让你抛开家人去购物、离开老人去吃打折的西餐,有多少人能做得出来?所以,商家们用他们聪明的头脑大致一想就能得出结论,在传统的节日就算打折力度再大,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总不可能亏了血本去促销,所以说要想取得好的效益,最好的打折噱头,那就是圣诞节了。

再来说说咱老百姓。市民们的想法就再简单不过了,就拿记者家门口卖渔具和粮油的大叔大婶们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圣诞节”是个什么节日,起源于哪个国家,文化背景是什么,有什么讲究,一概不知。不仅仅是他们,包括现在的许多一提到圣诞节便兴奋不已的年轻人,可能也搞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就像卖粮油的刘阿姨所说,她别的不知道,就知道每年在12月25日这天,平时不舍得买的,或许那天就能买了,平日里没吃过西餐、牛排、披萨、意大利面,说不定一听说那天有个西餐厅全家套餐打折,就带着孩子和老公去尝尝鲜。就这样,商家精心挑选节日打折,百姓时刻留意商家动向,你情我愿,一拍即合,这就造成了圣诞节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的现象。如果非要说这是人们在过“洋节”,记者认为理由显然很不充分,就更不要说是人们在“崇洋媚外”了。

传统节日人们不曾忘记。记得今年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市区交通已到了瘫痪的边缘。有夫妻两人,都在郑州工作,男的是信阳人,女的是周口人,当天早上,他们开着车从郑州出发,中午赶到周口,晚饭之前赶到信阳,夜里还得赶回郑州,男的女的都觉得特别累,但是心里面却特别舒服。这,才叫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