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炜
“公务接待一律要求‘吃信阳菜,用地方酒’。实行对口接待,由分管领导和部门人员陪餐,尽量减少陪餐人数。每次公务接待就餐情况实行账簿登记管理,包括公务接待就餐时间、待客事由、被接待单位及来客人数、陪餐人数、就餐金额、批准领导、经手人员等情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务灶’费用开支情况实施全面监督管理。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总量控制,严禁突破限额。”(详见本报12月10日一版报道)
读罢此文,笔者暗自击掌叫好。一直以来,公务招待都是个焦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猜疑和指责,矛头所向,无外乎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支出账单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管理不够规范统一,容易滋生腐败,群众意见较大,如何有效刹住这一久治不愈的腐败顽疾,社会各界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努力。我市通过推广“公务灶”制度,对有效抵制根治公款吃喝之风下了一剂良药。
首先,推广“公务灶”制度,其主旨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公务灶”制度是政策所规、纪律所令、人心所向。由于推动公务接待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从而把基层广大干部从不胜其烦的应酬中解脱了出来。
其次,我市要求各单位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可行,有利公务、简化程序,务求节俭、杜绝浪费”的原则,采取“机关食堂+定点接待+限额管理”的方式,以定点就餐、定额支出、定员陪同和定期公示为内容,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有了完善的接待制度,单位财务预算和支出也就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对广大干部,无论从身体健康还是廉洁自律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是对各级干部的关爱,自然也能得到最广大干部的理解和拥护。
再次,通过制定标准、强化监管,台账管理、季度公示,督查跟进、严格追究等措施的有效实施,规范了全市公务接待工作,全市接待费用与同期相比节约了22%,这一接待费用的下降再次证明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严肃地执行制度,并将公务接待预算和账目置于公众监督的阳光下,就能遏制国家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问题。
看来支起“公务灶”,可以一定程度上管住“腐败嘴”。从我市目前推广“公务灶”制度运行情况看,公款吃喝奢靡之风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要看我们的态度、勇气、决心和力度。通过有效规范公务接待,减少了铺张浪费,预防了餐桌上的腐败,转变了政府形象,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干群关系,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实实在在地用在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公务灶”成为名副其实的节约工程、阳光工程、民心工程。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并严格执行“公务灶”制度,构建具有信阳特色的公务接待制度体系,让“吃信阳菜、喝信阳酒”成为信阳公务接待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