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市优秀社科专家 漆向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但由于信息化主要渗透于工业化之中,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所以,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互动协调发展问题仍是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其基本内涵主要是: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城镇、农村共同发展;注重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强调知识和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是在更高科技水平下对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更新。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农业的过程。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不仅表现为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力、畜力和物力,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每个环节都大面积采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学化等先进作业程序和手段,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在过程和结果特征上还表现为优质高产、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集约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特性以及减量化、再利用等循环经济特性。

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现阶段为什么要由新型城镇化来引领?

一是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工业化初期普遍表现为工业化拉动城镇化。而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在促进工业化发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显突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条不断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产城结合局面得以形成,这在客观上要求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以满足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二是就我国和河南的情况而言,新型城镇化在“三化”发展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即相对于工业化的发展它显得滞后而相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处于领先地位,新型城镇化在现阶段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与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相协调从而推进工业化水平迈向更高层次,又有利于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相衔接进而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能够在整体上引领“三化”的协调及其同步推进。

三、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一是通过新型城镇化解决城镇化发展滞后及与工业化发展相协调问题,通过缩小结构性偏差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不断提高城镇化率,把滞后的补上来。

二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减少农民而实现富裕农民的目标,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三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与融合,进而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