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新俊)12月13日,全市第三届公益慈善新闻人物表彰大会召开。会上,王刚、陈世强、苏曦等52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授予“信阳市第三届公益慈善新闻人物”荣誉称号。市领导乔新江、宋效忠、王道云、方波、李正军等在会前亲切接见了受表彰人员。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方波,市政协副主席李正军出席会议。

方波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受表彰的52位公益慈善新闻人物表示祝贺。他说,我市自2007年开展“首届慈善新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以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慷慨解囊、扶危济困,胸怀仁慈、乐于奉献,致富思源、勇于担当,用爱心和奉献诠释了慈善理念,用大爱和善举书写了我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抗击汶川、玉树特大地震灾害和支持信阳“六城联创”、试验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积极行动,奉献真情,展示了信阳人民团结互助、人道博爱、围绕大局、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

方波指出,公益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作指导。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研读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就做好下一步公益慈善工作,方波强调,要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全市各级教育、文化、广电、报刊等单位要采取开办专栏、专题以及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统文化中公益慈善理念的丰富内涵、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政策措施和先进个人、先进事迹;要大力推动公益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增强公众的慈善意识,扩大公益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动员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要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公益慈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必须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大力推动慈善活动载体创新,打造出富有信阳特色的慈善活动品牌,并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叫响下去,使之深入人心,使之成为魅力信阳、和谐信阳的耀眼名片。要健全制度机制,(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