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 炜 黄 坤)为切实解决公务接待中奢侈浪费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节俭、环保、低碳、健康和文明的消费理念,新县制定了《推行“公务灶”制度建设“绿色餐桌”、“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该县从“四抓”着手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领导重视靠前抓。该县在省、市出台《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推行“公务灶”制度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慎重研究,结合县情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推行“公务灶”制度 建设“绿色餐桌”、“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并将此项工作列入2012年全县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实行“县委政府领导、纪委牵头组织、药监具体实施、质监工商参与、县领导包乡镇”的工作机制。
舆论引导全面抓。该县在县内新闻媒体上开办专家学者讲座、专题访谈20余期,印发宣传单8000余份,组织各单位贴标语200余幅、办板报110余期,宣传政策,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多层次全方位发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促使干群熟知推行“公务灶”制度,建设“绿色餐桌”、“文明餐桌”的益处和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到推行“公务灶”制度,建设“绿色餐桌”、“文明餐桌”的工作中来。
明确规定具体抓。该县为规范“公务灶”建设,统一制定了“公务灶”管理制度、“公务灶”接待制度、炊事员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一套全面细致、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制作成板面发放到各单位遵照执行。为促使“绿色餐桌”、“文明餐桌”得到消费者的普遍支持,该县纪委监察局出资3万余元,统一制作了600个餐桌告示牌,免费发放给“公务灶”和定点公务接待签约餐饮单位。
监督把关重点抓。该县廉自办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新县公务接待定点餐饮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涵盖了食品采购贮存、清洗消毒、加工制作、人员管理等10大类63小类检查项目。从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抽调16人分4个检查组,采取问询、查看票证、实地察看、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方式方法,对全县16个乡镇“公务灶”建设情况和51个定点公务接待餐饮单位执行食品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检查。
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全部建成了“公务灶”,覆盖面达到100%;87个县直单位建成“公务灶”28个,因条件限制暂时未建立“公务灶”的县直单位全部实行定点接待。据统计,该县自推行“公务灶”制度、建设“绿色餐桌”、“文明餐桌”工作以来,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减少了63.6万元,下降了27.1%。此项工作得到了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