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近日,笔者路过城区解放路一家服装商店时,发现商店里挤满了顾客,生意特别的兴旺。经笔者询问,店主相告,他的服装商店一贯注重打“民牌”,而不打“名牌”。经营的服装一般价格都在一百元以下,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笔者听了,不禁为这家店主的打“民牌”、拓商路之举拍手叫好。

俗话说:“面向大众商路宽。”笔者以为,商家要想做活做大生意,必须要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消费的商品。中小城市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档次一般也在中下水平,因而消费者也不可能经常花几百元、几千元购买价格高的“名牌”服装,倒是价格适中的中低档商品更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而在一些城市,一些“名牌”专卖店往往开不了多久就自动关门,而那些打“民牌”的商店生意一直都比较好。

笔者认识一位朋友,几年前他在某县城开了一家某名牌服装专卖店,由于对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不甚了解,结果生意一直清淡,最后还是亏了本以关门了事。后来,他经过市场调查,重起炉灶,开了一家适合本地消费层次的服装商店,商品大众化,结果生意一直以来比较好。他还经常与笔者开玩笑,说“民牌”比“名牌”强得多。

由此可见,商家在做生意之前,必须要注重市场的调查和分析,要把握市场需求的新动向,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把眼睛盯在大众商品、大众消费上,而切不可盲目地崇尚高档的“名牌”商品。只有这样,寻常百姓才会纷至沓来。如此,何愁生意不红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