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涛

时下,社会上喜好对新鲜事物和社会现象冠以“热词”,简洁形象,很受欢迎。倘若对21世纪时代特征冠以热词的话,无疑应是:车技、英语和电脑。这三者之中,车技是纯操作性的技术,如不是呆傻,容易学会;随着办公自动化,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的一些常规操作也不成问题。唯独英语是个“老大难”,可能大家有同感,老实讲,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真不敢恭维,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英语水平在亚洲倒数第二,仅略高于泰国,并且这种状况似乎现在还没有改变。

笔者同大多数人一样,深受学习英语之痛,它困扰我多年,以至曾经痛苦地绝望过。我查阅、尝试各种学习英语之法,收效都不大。网上说用“联想法”学习英语单词,可联想因人而异,随意性大,不太可取。多年前,兴起的“李阳疯狂英语”法,也感觉不是人人能做得到,再说也不能不分时间和场合地那样,是不是有点像赵本山小品中的“崩溃疗法”。有人说,我们学习英语的环境不行,应该直接到国外,那样一来成本很高,很显然不具有普遍性。

无可争辩,英语和汉语一样,它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流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回到这个原点思索,只有经常运用,在运用中熟练,在熟练后才能牢固掌握,这可以说一个突破口。大家看到,其实我们现在学习英语环境还算不错,现在提倡“双语”,运用汉语时一般也相应的配有英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看到有英文时不放过机会,抓住机会学单词、语法,不懂之处记下来,现在手机都能上网,利用玩手机的时间查询,轻松快乐学会,比起硬着头皮读书本效果大概不会差。

要求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看英文的习惯。生活本身丰富多彩,把英语放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何愁学不好!比如,女士服饰常写“fashion”(时尚),男士常写“classic”(经典)。我儿子爱吃薯条和汉堡包,他知道薯条“chip”,汉堡包“hamburger”。现在风行旅游,经常看到“scenery”(景区),“museum”(博物馆)。诸如此类,随处可见,只要用心,随时可以学习。我业余时间喜欢在大街上和公共场所散步,顺便看各种各样带有英文的标识牌,累了找个地方坐下,看来往各色行人衣服和手提袋上印刷的英文,愉快地学习了很多。

当然,学好英语还须掌握一定的基础词汇,语法句法知识和相当的固定用语,也常需翻看书本,多读多听英文文章。把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书本学习结合,长期坚持,方才能“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