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平桥区邢集镇有很多致富能手,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各种挣钱“门道”,他们一边种地,一边从事副业,这种时尚的创收方式正助力该镇农民迈步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郭祥勤是该镇邢集村五组村民,她家除种了10余亩地外,还经常靠就近给别人打短工挣钱。近年来,随着流转土地高潮的到来和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种粮农户较之以前明显“清闲”得多,而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更是闲暇起来。像郭祥勤这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都开始在家门口打工。食用菌播种、采摘季节,他们到罗楼、卞楼等食用菌种植基地当起了“钟点工”,一天就能挣100多元钱。农忙时节,全镇“钟点工”有千余人。
方畈村的胡青梅在集镇区开了一家地板砖经销店,同时,她还种了10余亩地,日子过得很红火。她说:“丈夫种地,我经营商店,收入很是不错,日子越过越带劲儿!”这种一边种地、一边从事副业的创收方式在该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该镇将他们称为“蓝领型”农民。据统计,该镇这种“蓝领型”农民已有400余人。为提高农民工素质,该镇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每年参加培训的农民超过2000人次。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邢集镇通过镇、村组织剩余劳动力输出、劳务经纪人带动等形式,使全镇劳动力就业转移输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2年,邢集镇劳务输出11940人次,年创劳务收入达1.36亿元,全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