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颖

党的十八大闭幕当天,王道国来到光山县斛山乡郑湾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不时与面带笑容的村民打着招呼,看到眼前已建成的30多户农民新居和已动工的第三期工程,王道国憧憬着幸福美好的郑湾未来……

像这样到郑湾,已成了王道国的家常便饭,从3年前走马上任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每一次到郑湾都会有激情与惊喜——激情的是责任,惊喜的是变化。

今年41岁的王道国,是光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稽查股股长。2010年4月,王道国作为该县选派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来到郑湾村。为了与乡亲们零距离接触,王道国坚持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多次召开村“两委”干部会、村民座谈会,先后走访群众800余人次,从中找出“双薄弱”村的制约因素,寻求“弯道超越”的速度和质量。他结合村里的实际,组织村“两委”班子深入研究,制订了符合村情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三年工作计划。

如今,三年的计划逐渐变成现实,变成一幅正在舒展的小康画卷:当年流转的1000亩土地富得流油,扶持的8个养殖大户的养殖场里已经是猪牛满圈;新扶持的羽绒产业演绎“鸡毛上天”的故事,从业村民由11户发展到32户,年增收近300万元;同时,对集体的水库、林地进行承包,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12%以上。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理家难。”王道国在对内联动活经济的同时,采取外引强实力举措。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帮助支持下,该村争取小水库移民配套资金80余万元,先后修建了8口万方大塘;争取水土保持项目资金60万元,修建硬化3口万方大塘,整坡改梯80亩;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筹资24万元,修通连接两个乡镇的1公里村组水泥路,方便了周边3000名群众出行。

3年来,王道国先后为该村争取项目资金168万元,用于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该村建成了农家书屋;按照“五个好”的党组织要求,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新发展党员4名。今年6月,王道国被光山县委授予“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