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浉河区浉河港镇首家农民资金合作社运行两年来,533笔借款没有一笔出现风险,记者说这是在“为农民生产生活雪中送炭”(见12月4日《信阳日报》民生新闻)。如此雪中送炭,应当多多益善!

据记者报道,仅两年时间,这家合作社社员已从当初的2398人增加到8000多人,覆盖全镇7个村68个村民组;互助金规模由当初的100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合作社先后发放借款533笔,不仅帮缺钱的农民解了燃眉之急,还增加了农民家庭资产性收入。在这家合作社的带动下,如今该镇农民资金合作社已发展到6家。资金合作社为何越办越红火,是因为农民从中看到了发展,获得了收益,生活越来越甜美。这样的互助组织,正是农民期盼的实际需求。

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有许多关键词,其中,在《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多次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民生以及为民的责任。当前,十八大精神正在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如何落实才能真正担负起为民的责任,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以为,应当扑下身子多做具体细致的实事。什么是具体细致的实事,理当如浉河港镇桃园农民资金合作社一样。怎么才能将实事做到位?关键是要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和措施到位。尤其是在基层,领导干部要把“领导”放下,把“干事”做足,沉下身子、静下心思、放下架子,把群众当做朋友,捧上一颗真心,表达全部真意,送上一片真爱,融入浓浓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立足实际,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需,围绕农民最迫切、最渴望解决的困难和具体问题,想些具体的办法,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再比如,眼下我市正在全力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造魅力信阳。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发个文、讲讲话就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民公仆,深入基层,联系农民,把“三下乡”变成常下乡,手里发放的是政策资料和农业技术指导书籍,嘴上宣讲的是知识和科技,心里装的是农民的困难和要求,脑子里想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脚下踩的是田间地头;白天以饱满的热情访民意查民情,晚上以高昂的激情议问题想对策,真正把农民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把“四家工作法”做实做细,做到农民的心坎上。只有如此,塑造现代新型农民,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两个文明的双丰收,才能落到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浉河港镇桃园农民资金合作社的做法提示我们:要为农民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在事,少整一些“锦上添花”的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