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向 炜)连日来,信阳日报社工会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为本报科教新闻部编辑华唯患病的孩子捐款治病。截至昨天,报社共筹措资金近3万元。
华唯的孩子名叫华坤宇,今年只有4岁,2011年6月28日,孩子突然发病,随即入住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治疗,被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在该院治疗10多天后出院。一周后,病情复发,在本地输丙球蛋白急救,并转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后又转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在郑州治疗3个多月后,回家不久,再次病发,此后两次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再次被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该院治疗一个多月,病情稳定后于12月16日出院回到家中。
据悉,小坤宇所患的是一种慢性血液病,虽控制了部分病情,但无法痊愈;而且,由于主要用的是激素和丙球蛋白类药,副作用大,费用高,至今已花费15万多元。孩子虽办有基本医疗保险,但这种血液病的救治主要靠输丙球蛋白、血小板等特效药,不在基本医保报销范围,费用主要靠家庭自己承担。
孩子患病后,华唯的爱人不得不请了长假。作为报社业务骨干的华唯,尽管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但他始终坚持工作,并圆满完成了报社交付的各项任务,没有向领导提出额外的要求。报社领导得知小坤宇患病的消息后,立即拿出1万元进行资助,并由报社工会组织大家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体现了报社系统干部职工之间兄弟般的情谊,也让困难家庭体会到了报社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据华唯介绍,小坤宇患的这种病极易复发,而一旦复发,就需住院治疗。天津血液病医院的专家提醒,患儿病程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可能要终生用药。华唯说:“孩子出院回家至今,为尽量避免西药副作用对孩子的伤害,我们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的办法,目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孩子拣药治疗,每月去这家医院复查并换一次药。我们计划等孩子大一些,再去外地好的医院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再苦再难,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我的孩子尽可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