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郑维山(1915.8~2000.5.9),1915年8月出生在河南新县泗店乡屋脊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一年私塾,放牛为生。父亲郑国麒,曾是村苏维埃农协主席,参加过黄麻暴动。受父辈影响接受革命思想,替父为地下党送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是第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1985年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有人说,战将之所以成为战将,就是靠胆识。这话多少有点绝对。战将之所以能成为战将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没胆识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战将。抗美援朝战场上金城反击战时郑维山的表现可见一斑。我们现在看到地图上的三八线基本上是直线,然而1952年这条线在金城拐了个弯,向北凸出十来公里。1953年夏季攻势中,郑维山率部把这个弯拉直了。他策划和导演的一场三千多人大潜伏,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1952年7月,郑维山到二十兵团任代理司令员。郑维山看到敌方据守的金城这块突入我方阵地的“楔子”,居高临下,能见度好的天气,可将我二十兵团纵深十几公里的动作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楔子’不拔,仗不好打。”郑维山对随行参谋说。

由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个“楔子”在十多个月后才得以拔除。在1952年的秋季攻势中,郑维山指挥部队打得有声有色,两个月歼敌万余人,夺取阵地50多处。毛泽东称他们的打法为“零敲牛皮糖”,给予极高评价。后来随着时间推移,金城地区的反击作战战机出现。

志愿军总部决定开展1953年夏季攻势,将主要攻击方向和任务交给二十兵团,并将五十四军、二十一军调归二十兵团指挥,又从九兵团抽调炮兵第七师第二十团、总炮兵预备队第二师第二十九团,交给郑维山指挥,加强二十兵团的作战力量。

郑维山开始排兵布阵——

要打好夏季攻势,得首先攻占949.2高地和883.7高地等敌前沿的支撑点。这几处高地,地势高、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防守的敌军有两个加强团。

郑维山的目光停留在六十军阵地前方那片开阔地,那里长满茂密灌木和野草伸到敌阵地山脚下。春天他曾对军里负责同志说:“要保护好这一带植被,不允许敌人下山接近。”六十军组织特等射手,敌人一靠近就打。现在是用这片开阔地的时候了。

1953年5月的一天,郑维山召集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二十兵团的各军领导,还有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及李天佑、李成芳等。

郑维山端出方案说:“我准备以两个军(二十一军、五十四军)作两翼保障,两个军(六十军、六十七军)正面突击,一个军(六十八军)作总预备队,攻取敌正面两个团的阵地,即883.7高地和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座首洞南山)及轿岩阵地。这三点分别位于金城以东、东南,打下这三点,使敌金城地区防御失去平衡,为收复金城地区做准备。”

“敌我主阵地相距最多三公里,中间开阔地相隔。可以把部队提前隐蔽到敌前沿,第二天天黑后冲击,当晚完成攻击战斗,至少争取四五个小时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天亮反击反扑。我测算潜伏至少要三千人。”郑维山说:“我军有四个有利条件:首先,敌人不会料到我从这里下手。其二,949.2高地和883.7高地陡坡下有开阔地,似乎是我不可逾越的障碍,但该地树丛茂密,我可将部队提前潜伏。其三,六十军已有两条坑道挖在949.2高地和883.7高地山脚上,可囤积弹药和二梯队。其四,两个高地与我阵地前沿间有片杂木林,可将炮兵临时发射阵地隐蔽于此,既可增加炮火射程和准确性,又距敌前沿近,不易受敌纵深炮火压制,利于发挥我火力。大家如有更好方案请提出来。”

大掩蔽部里鸦雀无声,这在郑维山预料中。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要同时攻取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两个团阵地,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近两年来从未有过的,超出志愿军总部规定的“攻击目标不超过一个营为原则,最好一次攻歼一至两个排到一至两个连”的范围。在既无制空权,又无技术战术保障的条件下,光天化日实行三千人大潜伏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中从无先例。万一打不好,不仅生命和财产受损,还将影响停战谈判进程,影响到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六十军军长张祖谅说:“支持兵团作战方案,坚决完成兵团交给的攻占883.7高地和949.2高地、歼敌两个团的任务。”六十七军军长邱蔚坚决要求攻打十字架山,完成歼敌一个团的任务。

志愿军政委、代司令员邓华来电话告诉郑维山:“我们认为打883.7高地和949.2高地的条件不成熟。我们建议不要打。”

郑维山回答:“我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挂断电话,他严肃地说:“这仗一定要打。错了我负责!该杀头就杀我的!”

一切就绪,郑维山坐镇六十军过问每个细节。6月9日,他来到龙门山坑道里的指挥所,这里与六十军前沿指挥所相距不到百米,与敌前沿阵地直线距离1200米左右。

半夜时分,各突击部队约三千七百余人,安全进入潜伏区。

太阳照在隐蔽着三千多壮士的树林草丛中,好像什么都没发生。炮兵按计划隔一段时间连打几炮,掩护草丛中的战士活动。

8时15分,所有电话、电台、步话机开通……

8点20分,郑维山导演的炮战开始。成千上万发炮弹倾泻在敌前沿阵地上……几分钟后,我炮火向敌纵深转移,敌军以为我步兵要攻击,钻出掩蔽部想利用坚固野战工事和火力将我突击部队挡在前沿外。数分钟后,我炮火打回来,敌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成千上万条火龙飞向敌军前沿工事,阵地成了火海……潜伏部队攻击开始了。

按计算攻击一个半小时内将夺取敌前沿阵地,两小时过去了,除了阵地上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没接到六十军的报告。郑维山抓起电话找军长张祖谅:“仗才开始就放羊啦!?”

“攻击部队忙于扩大战果,没来得及汇报,派出搜集情况的参谋还没回来。”张祖谅说,“我们正在搜集情况,综合后上报。”

情况报上来,潜伏突击队用了70分钟攻占预定目标949.2高地、973高地和883.7高地,歼敌二十七团第二营、第三营和师部搜索连等。

郑维山用起“激将法”。他告诉六十军张军长:“你对面是敌人一个军团4个师,还有美军一个空军联队,天亮肯定要反扑,告诉部队要做好与敌长时间拼杀的准备。要是顶不住就早说,兵团二梯队二○三师和六十三师就配备在你后面。”

张祖谅抓起电话一个师一个团地问情况,末了加上一句:“郑司令说了,我们要是不行,预备队随时接替。”久经战阵的师长、团长谁不明白,攻下敌军阵地用的仅是这些潜伏部队,军预备队和各师预备队都没派上用场!这么漂亮的仗、难得的立功机会能有几次,岂能拱手相让?

果然,天亮后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疯狂反扑。我军依托既得阵地打退敌十多次冲锋。

敌军投入强大兵力向六十军各阵地猛烈进攻,企图用集中主力轮番进攻的方法夺回阵地。郑维山向右翼的六十七军发出命令:“向十字架山发起攻击!火力要猛,动作要快。”顿时枪炮声大作,在六十军英勇战斗激励下,六十七军勇士们一鼓作气冲上山头,敌第八师第二十一团大部被歼。

六十七军迅猛的攻势使敌军指挥部乱成一团,敌军指挥官从进攻六十军的部队中抽调兵力,阻止六十七军扩大战果。其实这是郑维山的声东击西之计,郑维山命令兵团二梯队两个师分别从东西两侧向敌第五师阵地和敌第二十师六十二团的1089.6阵地猛攻。敌第五师退至第二道防线。15日零时,敌第五师向南溃退。为阻止我军追击,南逃时敌军炸毁北汉江上六座桥梁和大量渡河器材,不少人掉入江中……

6月15日晚,郑维山正指挥兵团第二梯队向前推进,实施全部收复金城的作战时,接到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联合签发的命令:“敌方已答应我方全部条件,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战线将按双方现已占领的实际控制线重新划定。……从6月16日起,各部队一律停止主动向敌攻击,但对敌向我发动的任何进攻,则应坚决地给予打击。”

历时5天6夜的金城反击战的第一阶段战役结束。二十兵团所属部队攻占金城以东及东南地区9个要点,攻歼敌两个团的阵地;毙、伤、俘敌28382人,收复土地54平方公里。

(摘自《安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