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石伟林正在给一位村民家中为村民测量血压。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影报道

在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提起村医石伟林的名字无人不知,这位64岁的老人看病从不挑三拣四,病人“赊账”也没问题。40年间,他治病救人无数,病人没钱就打白条,日积月累攒下白条近百张、总额两万多元。

当记者走进石伟林自家房屋改造的卫生室时,这里已聚集了三四位前来看病的患者,他们和石伟林有说有笑。卫生室里挂着“盐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牌子和“神医”、“妙手回春”等字样的锦旗、牌匾。为改造这间卫生室,他将积攒多年的两万元搭了进去。如今,村里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为了让村民少花钱,石伟林经常徒步好几公里去村民家问诊看病,还要到附近的山里跋涉三四个小时采草药。“我们山里草药特别多,有时候采点就送给他们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必要收钱!”石伟林说。

“开这个卫生室能赚钱吗?”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石伟林笑着摇摇头,他拉开一个抽屉,拿出一沓已发黄的白条,从上面的日期来看,多是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病人因没钱付医药费给他打的欠条,金额多的两三百元,少的也有十几元,近百张白条加起来共有两万多元。“救人要紧,钱都是次要的。”石伟林说,上世纪70年代初,他每月才领7元工资,但面对村民20多元的白条时,还是收下了。“我没想着要回这些钱,留着它们就是作个纪念。”石伟林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