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他的画作《自由》、《宪法》在美国家喻户晓,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他成了全美国总销售额最大和单幅售价最高的华人画家。

他是继影星成龙、神探李昌钰和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之后第四位获得美国青年领袖基金会大奖的华人。

在美国,有近300家画廊同时销售其作品,他为“9·11”事件创作的《自由》,被全美许多国立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他受美国政府的邀请为纪念美国第一个宪法纪念日而创作的巨幅油画《我们,合众国人民》,被永久保存在洛杉矶美国宪法纪念馆和费城的美国独立纪念馆,并作为美国宪法手册的封面。

他,就是老家在信阳市新县的国际知名画家、美籍华人曹勇。

日前,在北京香山一个叫高朋满座的会所里的曹勇艺术会客室里,记者走近了曹勇。落座寒暄之后,当曹勇得知记者和自己是同乡(信阳老乡)、同校(同是河南大学),又是同系(大学专业都是美术系),又共同有过一段远赴西藏的经历(他是支教,我为自驾游),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一个个话题也随之打开。

“从小我喜欢调皮捣蛋,对家乡出了个武将许世友神往不已。10岁的时候,有个画家下放到新县,让我与艺术相遇,从此兴趣从尚武转向了画画。11岁开始,还只是简单地喜欢,到了13岁爱上了临摹;1979年,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四年后的1983年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自愿要求赴西藏工作,成为西藏大学当年最年轻的教师。”

“在西藏,有过摸到了天的感觉,但那是灵魂的感悟,像一个东西进入了身体,重要的是,我在西藏的荒原和大山间流浪时发现,我忽然听懂大山的长啸和荒原的喘息,是一种融入浩瀚无垠宇宙的狂喜,那是一种回归到生命源头的兴奋。”

“到西藏大学不久,我毅然带着一马一狗一枪,自我放逐到边远杳无人烟的地方,遍访西藏的寺庙、石洞,临摹西藏远古壁画和史前洞穴艺术长达七年,其中独自在荒芜的山洞临画就达一年之久。那段时间,我不顾修饰,长发披肩,与天葬师共饮,和老活佛同眠。我拼命画画,西藏组画系列‘岗仁不齐断裂层’等后来在北京展出,40余幅画立即震惊了北京美术界。由于当时的认知局限,我的那批画被认为有淫秽的内容倾向,最后画展被封。在万般无奈之下,我离开了自己的祖国移居日本。”

曹勇的人生之路和创作之路的足印,经历了西藏七年、日本五年、美国十三年三个重要阶段,既饱经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甚至屈辱,也收获了不同凡响的成功和喜悦。

“初到日本,苦难重新如影随形。其困境窘境实在是难以用语言、笔墨叙述的。去印刷厂,人家嫌我不懂日语;去当洗碗工,人家嫌我头发长。最后只有到一家陵园区挖墓穴。

就是曾经长达七年的临摹远古壁画的硬功夫,让我从壁画中得以突破。几年之内,我的壁画装饰了日本众多时髦建筑、高档商厦,成为日本一道亮丽的风景,被公认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壁画大师。与此同时,我继续油画创作,以西藏题材的油画作品在日本及中国台湾进行了展出,画中沉重而苦涩的美、神秘和怪异的魅力、凝重和古朴的色彩,引起巨大的影响。在日本获得长足发展并有了一定积蓄之后,我移民去了美国。”

美国画坛,藏龙卧虎。仅从中国或各国移民的画家数以万计,其中自然不乏精英、翘楚,生存环境之艰难可以想见。

“听说我要靠卖画生存,美国很多同仁都笑了起来,在美国画廊,想要得到认可,非常艰难,尤其是我以反映西藏系列的深沉和凝重的画风,自然不能打动很多人的心。那时,所带从西藏和日本攒的积蓄,孰料竟被我的经纪人输个精光,我的日本妻子也因此回国。我只得担着画,一家一户去敲画廊的门,却一次次吃了闭门羹,备受冷落。百般困苦之下,我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遍访美国及欧洲各地,寻求新的感悟和触发点,并开始进行艺术思维和手法上的转换,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融汇在一起。既有古典油画的严谨,又有印象派的光色效应,还需有现代欧美的明媚和亮丽。基于这一改变创作出的全新的威尼斯系列、金色海岸系列、浪漫花园系列、夏威夷系列、巴黎系列和地中海系列的油画作品,我将发自灵魂深处的感悟和激情,将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一股脑融汇到一幅又一幅的讴歌纯真的人性和大自然的迷人风情的创作中,产生了比以前大得多的强烈影响。200多幅全新的油画作品一经推向市场,立即掀起一次又一次抢购热潮。”

经过三个地域,三次升华,他以改变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敢于否定自己,更新自己,也超越了自己。曹勇的名字,从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小山村,漂洋过海,越走越远,最终成就了大师级别、国际头衔的画家。这个曾用一根木棍挑担卖画的大山汉子曹勇,终于用他那支神奇的画笔,向美国画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强大冲击,掀起阵阵狂潮、股股旋风,形成强烈的轰动效应和巨大震撼。这一切被舆论界称为“曹勇现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