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羊山新区博林和谐社区一角。雪 峰 摄 |
□本报记者 赵雪峰 通讯员 赵高峰 黄 强
“以前总羡慕人家城市人!如今,我们住在漂亮的社区里,孩子上着好学校,上医院看病住院能报销,到老了还能拿养老金,我们已是城里人了……”说起眼下的幸福生活,入住羊山新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便打开话匣子津津乐道 。
昔日的农民如今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成为了新市民。这正是羊山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积极作为?如何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羊山新区明确提出,要在遵循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统筹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积极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探索加快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面对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顽固症结,针对当前制约新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羊山新区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实施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并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逐步建立起观念、居住、就业、社保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能有力维护拆迁群众利益,又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新社区 新生活
【记者见闻】谈起新旧变化,前进办事处千禧社区居民侯家宝深有感触:“新区没成立的时候我们村环境很差,进村一条小土路,房前屋后坑坑洼洼,鸡舍猪圈随意建,蚊蝇乱飞,一到雨天,道路泥泞,到处都是脏兮兮的。拆迁后我们家按政策分到了两套房子,搬到新社区,我们自己住着120平方米的新房,另外一套租出去了,家里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社区内绿化带、健身器、活动室等配套设施,这些城里有的东西,我们社区都有,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真是没法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当前群众对高层次的居住环境要求更迫切,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已成为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万千农民的热切期盼。为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羊山新区坚持规划先行,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分步有序推进,拿出最好的地块,用最优惠的条件,高标准建设社区,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所有的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自来水、天然气、闭路电视、宽带等一应俱全,社区服务平台、健身娱乐场所、卫生服务站、物业管理站、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确保入住群众能充分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并且以大约成本价一半的价格向搬迁群众出售。
【数据链接】截至目前,羊山新区已累计拿出土地3000多亩,投入资金近5亿元,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4个,开工建设楼房215栋100多万平方米7600余套,已建成171栋70多万平方米6100余套,已有近4000户群众喜迁新居。
新岗位 新待遇
【记者见闻】“我是2010年搬到社区的,在搬入新楼前,总担心土地被占了,以后生活怎么办?我们祖祖辈辈种田,失去了土地,就觉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生活没了来源。现在看来,这些顾虑没有必要,新区管委会、办事处和居委会都积极帮助俺们联系就业门路,有的经过培训进区内企业上了班,有的当保安,我儿子在社区当电工、儿媳在宾馆上班,我也进了我们小区物业公司当保洁员,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现在我们有饭吃、有楼住、有活干、有钱挣,户口也转了,生活舒舒服服,比以前强多了。”入住新区前进办事处光明社区居民王家喜高兴地说。
家住银钱社区的赵华在与记者聊天时又接了一单运送瓷砖的活,从国际商城送到浉河边运输小区,一趟运费300元。(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