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要说环境改变带来的幸福感,我们平桥人最有发言权,过去吧,信阳虽说山清水秀,可好像都和我们不搭似的,整个平桥城区饱受几个大烟囱子的困扰,不仅空气污染,灰尘也特别大;我们以前吃饭都不敢在院子里,早上扫完地,晚上就落下厚厚一层灰。连晒被子、晾衣服都成问题,天空整天雾蒙蒙的。风大的时候,落下的灰尘就像下雨一样。像我们老年人疾病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哪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
昨日,记者在平桥城区采访时,一位市民快言快语地和记者说了一大堆过去生活环境的事,随后话锋一转:“现在情况好太多了,政府治理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了实质性的改观,真正和所有信阳人一样,在蓝天下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享受美好生活啦。”
谈起幸福感,家住浉河区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和记者攀谈时,感慨不已:“由于生意的缘故,我经常出差到郑州,每次到那里,都为喝水的问题发愁,怕喝那里的水。那里的水和信阳的南湾湖水真没有可比性啊,我走过很多地方,要说喝水,还真是我们信阳的水最好喝。现在每次出差,我都尽量多备些咱信阳的水,每当喝上一口时,就感觉生活在信阳真的很幸福!”
这一切,都与我市近年来大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分不开的。
就在上月中旬,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在浉河区谭家河乡举行奠基仪式。我市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以中央投资、省市地方配套及自筹的方式,投资5亿多元对南湾湖区域水资源持续进行治理,实现入湖水质达标,确保南湾湖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生态条件得到改善。市委、市政府对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用足有限的环境容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用好有限的环境容量,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用一定的环境容量,支撑更大的经济总量、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持久的发展时间。”市环保局局长梁继海告诉记者,按照全省环保工作“三个用”的总体思路,我市将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工作新路子,实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动全市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魅力信阳作出新的贡献。
得益于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和生态创建富有成效,群众的满意率稳步提高,幸福感全面提升。
来自省环保厅的一份数据显示:信阳市空气环境质量继去年位列全省第一后,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最佳优势,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去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3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重点市之一,争取项目50个,资金总额超过7000万元。全市生态系列创建掀起新的高潮,新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是全省首批两个生态县之一。目前,全市共建成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县、35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省级生态村,78个市级生态村。环保让信阳的天更蓝水更清,难怪各界人士会感慨地说,只要生活在信阳,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