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征
通 讯 员 王恩愿
“你来多长时间了?”
“在这住得习惯吗?”
“开始住不惯,现在不想走了,快住3个月了。”
“在这儿住着,儿女交几百块钱,啥也不用管了,他们搞工作也安心了……”
这是省民政厅副厅长李长训日前在平桥区肖店乡齐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83岁老人杨德华的聊天话语。
近日,李长训在信阳调研并深入平桥区实地考察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当天上午,恰逢一家豫剧团在齐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慰问演出,李长训走到看戏的老人们中间和他们聊天,随后走进服务中心查看房间布局,硬件设施,并详细了解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及运行等情况。
近年来,平桥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坚定不移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大胆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其中,肖店乡齐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具体体现。肖店乡人口2万多人,是平桥区北隅典型的农业乡。该中心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平台,建有娱乐室、阅览室及健身器材,不但为老人提供温馨的交流平台,而且为老人提供分类、上门等服务。服务中心定期把军烈属、五保老人及“双女”户老人接来,实现疗养式暂住,还通过社会捐赠等渠道筹资,让老人在此享受到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等。服务中心对社会空巢老人提供日托、周托、月托式有偿服务,每人900元/月,须由自身或其家属提出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运转的压力,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此外,服务中心还拥有专职社会工作者、爱心志愿者相结合的老人服务网络,可直接或间接为老人提供家政式上门服务。
调研中,李长训十分感慨地说:“看到较偏远的乡镇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做得如此好,说明信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