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明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令人鼓舞,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实践。从地域上讲,建设美丽中国包括美丽城市、美丽农村。而美丽农村是由美丽田野、美丽环境、美丽家园包括美丽建筑组成的。
建筑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受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农民建房没有很好养成建筑讲究规划设计、艺术美观、生活品位的良好习惯,很少留下值得纪念的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住房也是陷入“拆了建,建了拆,一代人建三次房”的循环怪圈,既不科学,也不美观,更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当前,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的新民居建设作为农村建筑的主体,需要我们很好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注入现代先进理念,更加注重科学规划设计,更加注重建筑景观,更好体现空间布局美、建筑景观美、社区环境美,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特别是把“要让农民在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要建经过科学设计的房子,禁止沿公路违规乱建房子”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让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美丽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然而,近几年,农村建筑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不少农村建筑不讲样式、不讲色调、不讲景观,存在“上边挑个梁,下边门面房;沿路排排建,多年不开张”等现象。这种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短期行为,不仅改善不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带不来农民的转移就业,繁荣不了农村经济,而且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浪费了土地资源,拉大了城乡差距。
信阳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江南的北国、北国的江南,建设美丽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只要我们着眼百年大计,设身处地为农民生产生活和长远发展着想,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从规划先行的源头抓起,科学做好社区内的功能划分,把生态环保和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住宅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市场商业街区规划之中,严把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关,做到不建便不建、一建管几代,就一定能建设出功能配套、实用美观、生态宜居、富民惠民的新社区。如此,美丽农村、美丽信阳的梦想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