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共促繁荣进步,共创发展伟业,努力把千里淮河打造成为推动淮河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两岸人民群众的“黄金水道”。
淮滨连续举办了两届淮河文化周,既是为了弘扬淮河流域的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淮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淮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为了增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共研淮河文化继承和创新之路,共商振兴淮河经济文化伟业大计,共创淮河流域发展的美好未来。
节会·支撑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强县的“第一抓手”。项目建设的力度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更谈不上发展。
淮滨县县委书记吴刚、县长曾辉曾反复强调:经济靠项目支撑,项目靠招商引进,效益靠项目体现。近年来,淮滨上下积极行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整合区位、资源、人文、生态优势,高起点、高水平筛选和打造了一批项目,并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实、做细,提高可操作性,借力淮河文化周广泛联络邀请客商,聚集人气、刺激商气、鼓舞士气、增添实力、备足后劲、促进发展,实现项目洽谈和签约最大成效。这正是举全县之力举办淮河文化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首届文化周招商项目发布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淮滨县共发布项目48个,总金额95.855亿元,实现签约项目18个,合同总金额64.25亿元。其中,福泰和集团公司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的“公铁水一体化”淮河淮滨物流港项目的签约实施,使铁路、公路、水路客观互通互联、无缝对接,让煤炭、黄砂西引东进南下。项目建成后,淮滨将成为繁忙的物资集散地、交易中转站、物流平台,中原经济区和信阳东北前沿“桥头堡”地位日趋突出,淮滨的产业会更趋多元,生态会更加多样,自身造血辐射带动能力也会更加强劲、全能,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将得到更好发展。
第二届淮河文化周是淮滨自1952年建县以来,举办的人数做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文化盛会,商贸经济洽谈项目也是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对外扩大开放。此次商贸洽谈签约仪式共发布项目22个,涉及总金额89.8亿元人民币。来自北京、上海、台湾、苏州、山西、福建、天津、广东、浙江等地的客商共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26.43亿元人民币,其中客方投资25.93亿元人民币,项目涵盖食品、纺织、造船、文化旅游、农业开发等方面。
经过两届淮河文化周的举办,我们欣喜地看到,淮滨上下继续以持续奋发、积极有为、扎实拼搏的状态,以更加宽阔的思路和更加务实的作风,致力于实业兴县、项目兴县战略,全县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处处涌动着一股抓项目、干项目、上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潮。
节会·平台
城区框架加速扩大、“血脉”迅猛舒张、新区傲然崛起……浓墨重彩之笔为城市画卷再添锦绣,让淮滨这座“水景园林生态文化名城”愈发美丽。
节会对于淮滨的改变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节会是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大融合。文化周期间,广大市民热爱淮滨、建设淮滨的巨大热情喷涌而出,大家坚持以淮滨的荣誉为重、为责、为上,争当文化周的服务员、淮滨形象的宣传员。全县上下形成了“当好东道主、办好文化周”的强大合力。每一个淮滨人都演绎了以家乡最朴素、最真挚、最坚定的情感。文化周的成功举办,让淮滨人民增强了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增强了推动淮滨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节会是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的大提升。淮滨县借助淮河文化周,全面推进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的根本好转。特别是县城通过“十路建设”、“背街小巷整治”,以及亮化、绿化工程,城市不断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县城建设与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城区面貌变得更加“洁、绿、亮、美”。入夜华灯璀璨、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平安祥和的滨城,得到了沿淮兄弟县区来宾的由衷赞叹。
节会是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大检阅。淮滨文化周期间,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好加快”和顽强拼搏、忘我工作的精神,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在短短的时间内,确保了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体现了“淮滨速度”,彰显了“淮滨气魄”,锻炼培养了干部,树立了淮滨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办事、办成事、能办成大事的良好形象。
“淮滨这几年变化非常大,这种变化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而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淮滨领导层、决策层的发展信心和决心。这种信心和决心体现在与客商沟通、交流的点点滴滴。这种软环境对于投资者来讲最重要!”一位参加项目签约客商的话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
节会·机遇
每逢淮河文化周,淮滨都要精心组织系列文化活动。第二届淮河文化周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高潮迭起、好戏连台。群星璀璨的专场文艺晚会,绚烂多彩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琳琅满目的淮河流域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宏伟壮观的中国淮河博物馆落成开馆仪式,笔走龙蛇的淮河流域百名将军楹联书法展,精美珍贵的大型纪念邮票展,别开生面的电视连续剧《孙叔敖》拍摄见面会,惟妙惟肖的泥叫吹、布雕画民间工艺品展示和充满厚重历史视野的“盛世中国·和谐淮滨”大型摄影展等10多项文化活动,给来宾和当地民众奉上了一道道视觉盛宴,带来了无尽的精神文化享受。
尤其是以“研究和展现淮河流域杰出历史人物风采”为主题的淮河文化论坛,高端精辟,吸引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参加论道,一场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报告会,高潮迭起的精辟论述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为弘扬淮河流域历史人物风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有力推动了淮河文化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作为第二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的重要板块,中国淮河博物馆的落成开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方位展示淮河流域文明演进的博物馆。该馆建成开馆,标志着淮滨在淮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战略方面又得到了深入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为豫、皖、苏、鲁四省乃至全国淮河文化研究,尤其是专门从事淮河文化研究的机构和学者提供了一处设施条件优越、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物比较丰富详实的交流研究平台和场所,是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淮滨县实施“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战略的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之一。
淮滨文化周是一个平台,为淮滨走向全国找到了一最佳切入口,也让淮滨向全国递交了一张最闪亮的名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河南电视台和市属媒体等3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汇聚淮滨,在节前、节中、节后,多角度、大篇幅地宣传了淮滨,宣传了淮河文化,为淮滨完成了一项最完美、最成功的文化营销。据统计,各类新闻媒体刊发消息、照片、视屏1000多篇(条)。声势浩大的新闻宣传,充分展示了淮滨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欣欣向荣的社会事业、洁净亮丽的城市形象、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大大增强了“淮上明珠、楚相故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