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刚 韩 浩 晓 睿 凌 云
【编者按】
举办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是弘扬淮河文化,打造淮河文化品牌,加强淮河流域交流,建设活力开放、魅力和谐淮滨的重要举措和载体。2011年以来,淮滨县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弘扬了淮河文化,增强了淮河文化的创新力,实现了淮滨的快速崛起,为淮滨走向全国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也让淮滨向世人递交了一张最闪亮的名片。为回顾节会成果,盘点节会效应,本报今日推出《淮河文化映滨城 盛世画卷奏和谐》报道,以飨读者。
今日淮河,浩浩荡荡;胜友来贺,在水一方。
今日淮滨,锦绣盛妆;以文宴客,钟鼓铿锵。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在这收获成果播种希望的季节,由信阳市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淮河水利委员会共同举办,隆重、热烈、精彩、大气的第二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于11月15日至17日,在淮上明珠、楚相故里——淮滨县完美上演。国家、省、市有关领导与75万淮滨人民和来自省内外嘉宾一道,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共同分享了激情澎湃的文化盛宴,共同书写了楚相故里的绚丽新篇章。
从2011年举办第一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开始,淮滨县已成功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联合推出了两道淮河文化大餐。淮河文化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挥动多彩炫目的翅膀,在百里水乡滨城大地演绎了一场场经济文化的“盛宴”。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涌入淮滨,为淮滨科学跨越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回眸两届节会,可谓是年年有特色,届届各不同,越办越红火。如今,淮河文化周不仅成为淮河流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节会品牌,而且成为淮滨对外开放的载体、招商引资的平台、提升形象的窗口。人们通过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感受到节会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节会·责任
滔滔淮河之水流淌千年,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淮河是淮滨的母亲河。淮滨是淮河文化的浓缩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淮上明珠”。淮滨人民在淮河的滋养下,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淮河文化,是值得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更是华夏文明的璀璨瑰宝。作为淮河儿女,传承和弘扬淮河文化是每一位淮滨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淮滨人民正在最能体现淮河文化内涵、彰显淮河文化魅力的“淮滨六大建设”中,传承、发扬着淮河文化的精髓。
近年来,淮滨县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一个战略、一条路子、一个转变、一个形象”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牢树“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的理念,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淮滨、产业集聚淮滨、生态园林淮滨、活力开放淮滨、特色文化淮滨、幸福和谐淮滨”为目标,以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围绕轻纺、造船、酿酒、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加速产业集聚,促进跨越发展,力争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食品加工、船舶修造基地和“水景生态园林文化名城”。
当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淮滨县正紧紧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目标,积极“融入全局,乘势而为,创造优势,持续前行”,继续以办好淮河文化周为契机,以淮河文化资源为依托,借助豫、皖、苏、鲁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脉佳水,进一步增进沿淮各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