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这些年,我市“送电影下乡”活动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电影放映队每到一个村,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送电影下乡”活动也真正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及时雨”。

井连中是平桥区明港镇的放映员,从2007年放映队成立开始到现在,他担负着给全镇26个行政村放映电影的任务。除了风雨天,他都会轮流到各个村里给村民们放映电影。不久前的一天下午5时,记者跟随他一起前往明港镇明河桥村,要给那里的村民放映两场电影。

井连中告诉记者,每个村每月放映一次,明港镇共有26个村,全年下来要放映321场电影。除了下雨天不能放映以外,平均每月要放映20场。一般是上午先和村里联系好,下午3时出发,到村里以后找个宽敞的地方,摆机器、搭银幕,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开始放映电影了。不少在周围散步的村民驻足观看,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特意前来观看。一向在家里小小的房间内看电视的人们,看着露天电影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气氛。虽然秋雨后的天气已经很寒冷,但是,就连老人和孩子们也坚持到最后,没有人舍得提前离开。村民需要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电影是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之一,电影下乡不仅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而且通过放映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能够使村民有所思、有所想,同时增强了邻里间的沟通,使村民的生活更加和谐。

在相关部门记者了解到,平桥区现有农村放映队12支,放映员20多人,分布在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担负着全区全年2988场公益放映任务。平桥区农村数字电影文化站站长高建华告诉记者,电影放映队的同志们耐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尽量满足农民的要求。现在的数字电影具有声光好、亮度高、节目新等特点,使电影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这些年,国家对农村电影下乡十分重视,又回到了村村挂银幕、户户看电影、人们受教育这样一个传统的农村电影占领文化市场的局面。记者在我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看到,值班员正在数字电影放映流动监控平台上通过GPS定位系统查看当晚全市农村放映点的放映情况,并进行了记录。新平台的建成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放映质量,也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共放映186250场电影,受众人次达78000人次。

我市“送电影下乡”活动还在继续进行着,而且它将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这场农村文化的“及时雨”定能使全市广大农村的文明之花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