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韩非子》里有一则故事说,有一天,扁鹊见到蔡桓公告诉他,他有点小病在表皮,不医治恐怕将要更严重。桓公说:“我没病。”扁鹊走后,桓公很不屑地说,医生啊,就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邀功。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他说:“您的病已到了皮肤和肌肉里了,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公又不高兴了,还是没理睬……后来,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掉头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桓公的病现在已深入到了骨髓,无药可治了。”
这则小故事颇能引人深思,故事里的蔡桓公有病而不自知,对别人的警示之语置若罔闻,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可见有小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出了问题,不及时医治,任其发展。“庸懒散软”正是这样容易被忽视的“上班病”。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迟到早退、擅离职守、串岗闲,“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过日子”,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与贪污腐败不同,“庸懒散软”看上去不那么刺目,成为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正常上班状态,有时甚至反而被误看成与世无争、淡泊超脱的“优点。”或许正因如此,许多人“患病”而不自知,倘若听到有人指出毛病,还会不屑一顾,认为那是“给没病的人治病来邀功”。
殊不知,“庸懒散软”不仅是“病”,且危害极大。小病不治,久而久之,也会发展成为顽疾。首先,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表现,无疑是个人发展、进步的极大阻碍。只想占位子,不愿尽责,不思进取,遇到问题绕道走,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人乐于与这样的同事合作,也没有人会放心将事情交给这样的下属。“庸懒散软”离渎职犯罪仅有一步之遥,这并非危言耸听。长此以往,工作没人干,民生没人管,无事生非多,无心谋发展,倘若都这样子,社会功能岂不瘫痪?如此,对于个人而言,“庸懒散软”的“工作病”影响事业发展,而对于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群体来说,工作中的懒散态度,也会给其整体形象造成损害。譬如行政审批大厅的公务人员,如果纪律松散、作风涣散,会直接给前来办事的百姓一种不好的印象,甚而导致群众对整个党政机关和公务员队伍有微词,甚至会丧失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在其位不谋其政,则无人履责,整体难以顺畅运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作为而不作为,则地方无法发展,国家无法富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得了“庸懒散软”病的人如蛀虫般散布于各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将会受到侵害,感染致病。
要遏制“庸懒散软”病的发展,就要仔细查找、对照症状,自己真正认识到是否患上了“庸懒散软”病,认识到其严重的危害性,并及时医治,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