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洛阳鑫傲坤建筑劳务公司总经理尉国海。 |
□夏晓辉 文/图
尉国海如今在洛阳市当建筑老板,拥有一支有资质的劳务公司和建筑公司。在洛阳的建筑圈子里,人们习惯性地喊他“尉总”或“尉海”,而把名字中的国字省略掉。但尉国海总是谦虚地说:“别这样,叫我小尉就是。”
其实,在尉国海的心里,“尉总”这个称呼,更多了一层含义,它包含了人们对他的信赖和做人的肯定,同时也希望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未来的事业就像蔚蓝的大海一样波澜壮阔……
家庭贫困:庄稼地里度童年
尉国海1977年6月出生在新县周河乡付冲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在他上初中时,为了照顾父亲的身体,他拖着瘦小的身子,担负着家庭的重任,年幼的他学着种田种地。可以说,尉国海的童年时光基本是在庄稼地里度过的。
交不起学费:辍学到外打工
上初三时,尉国海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就连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春节期间,他的一位在洛阳市省建六公司当合同工的叔叔回家过年,看到小国海在地里干活,就问他怎么不上学,小国海就把家里困难交不起学费的窘境告诉了叔叔。
过罢春节,尉国海被叔叔带到省建六公司工地上当学徒工。他在工地上什么活都干,拉架子车、粉墙、刷油漆……
在洛阳工地当学徒工不到两年,尉国海就把挣来的微薄收入用来购买各种建筑方面的书籍阅读,他向老师傅学习,并自学技工,从事制模板、搭架子的工作,还学会了看各种建筑施工图纸。由于他的踏实和好学,他被很多建筑工地聘请当施工员,月薪800元。1988年至1999年期间,尉国海边干施工员工作的同时边接一些工地方面的工作。2000年,他通过朋友介绍,在洛阳二炮部队接了一个20多万元的小工程,挣了3万元钱。
初涉商海:接工程赔钱又被骗
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尉国海对未来充满信心,决定在建筑行业一显身手,大干一场。2002年,他如愿地接到了洛阳铁路局一职工宿舍楼的建筑。可就在这时,问题出了,他不是总承包商,只能挂靠甲方作些分包。干了两年,总承包商却瞒着慰国海拿着工程款跑掉了。自己没赚到钱,而且还倒欠工人的工资和材料款十几万元。那一年,尉国海的春节过得相当狼狈,登门逼债讨工资的人踏破门槛。
摊子散了,父母又急又气,再三埋怨。此时的尉国海遭受了人生中无情的打击。父母的不理解、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让他一度心灰意冷……
2004年,妻子被迫外出打工。为了还清工人的工资,他也曾想过报名外派劳务出国……
2005年,他的出国签证已办妥。可就在临行时,尉国海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想,出国是能挣钱,但我这一走不就是逃避债务吗?时间久了,曾跟我打拼的工友们会怎样看待我呢?我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我一定要兑现我的诺言,一定要还清十几万元的债务!
二次创业:老区汉子用诚信打拼
苦苦坚守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2005年,尉国海再次回到洛阳,开始了他艰难的再创业历程。期间,他被别人聘请带班,月薪2000元,偶尔还接点小工程,自己单干。慢慢地,他还清了外债,同时又把他在外地打工的妻子接回洛阳,共同打拼。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尉国海深知这个道理,他不满于现状,开始追求更高的创业平台。他的诚信口碑,赢得了社会的赞誉。2006年,他在施工中被一位公司领导看中,引荐他到嵩县中医院建15层的住宅楼。
2006年下半年,他又在洛阳市区接了几单工程,其中有洛阳奥体花城住宅楼、洛阳唐城寓府住宅楼、洛阳关林庙电影院改造以及东方今典劳务局住宅楼等工程……
2006年是尉国海事业的辉煌期,他同时启动了4个工程,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小区,有18层的经济适用房,投资额约700万元。
成功之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
由于从事建筑行业的缘故,尉国海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他坦言:“做事业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位能让人信赖的人。”
他说:“我的成功得益于两位贵人,一位是我的叔叔,一位是洛阳市的朋友张百卿。我的叔叔在我走向社会时为我辅就了一条路,而张大哥为我在洛阳搞建筑时掘得了第一桶金,他们为我今天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不善言谈的“尉总”道出了他朴素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体现出一种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
2008年至今,尉国海一直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
而此时最让他牵挂的是,每次回到家乡,看到自己的母校——付冲小学交通不便,校舍破旧,他心里总不是滋味。他最大的愿望是,在这两年时间内,一定要把家乡学校翻修一下,把通往学校的道路开通……
“我个人读书少,再不能苦了这些孩子。”尉国海说。
当然,随着事业的做大,也许还有更多的愿望和善举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