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丽萍
最近,环球时报刊登署名牛新春的文章指出“石头摸不着了,改革应理论先行”,颇引人深思。这些声音的背后其实就是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务实之后对重视理论“务虚”的呼吁。
实际工作中,“务虚”不足也确给一些同志带来了困惑:光顾埋头实干,为什么要发展没认清,怎样去发展没理清,踏踏实实做了许多工作结果是“吃力不讨好”。在改革进入深水区、逐渐“摸不着石头”之后,正确把握务实与务虚的关系,勤务实善务虚,对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探求二者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务虚。不少人眼里务虚就是花拳秀腿、表面文章、只说不做,有人甚至将其与“玩虚的”等同起来。久而久之,务虚就成了一个不实干的贬义词。实际上,务虚并不是吹牛皮、鼓虚劲、说大话、做样子、脱离实际空谈,而是分析形势、探讨理论、谋划思路、制定政策、规划未来,用以指导实践。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那么务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1979年中央“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对我国新时期历史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被载入党章和宪法,堪称务虚的典范。
务虚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还原务虚的本来意义之后,不难认清务虚就是为务实做理论和方法准备。面对经济社会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还拿一套老思想、老办法、老经验去工作,就要出偏差,走弯路。改革开放越深入,利益就越多元,越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工作前要多思考、多讨论、多务虚,提出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新办法。建设中原经济区,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河南提出“四个明白”,将“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作为“做明白”的前提和基础,最朴实直观地体现了理论先行的思维,生动地阐释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务实是成就事业的途径和保障。强调务虚并不是要削弱务实,而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务实依然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正如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务实干,再先进的理论也是一句空话;没有务实干,再好的蓝图也是一张废纸;没有务实干,工作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毫无实际成效。就连务虚本身一刻也离不开务实。没有务实干就实现不了务虚的初衷;没有务实干就无法展现务虚的价值;没有务实去调查研究务虚就要“失真”;务虚的成效也必须由务实的效果来检验。只务虚不务实,坐而论道,务虚就成了“务空”。
总之,务实与务虚是工作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在逐渐要“摸不着石头”的今天,我们要善务虚,求得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不走弯路;又要勤务实,把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转化为正确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纠正失误,创新发展,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