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肖万东,是信阳市化工厂的一名工人,2003年年初,由于单位破产,他下岗了。下岗之后,他先后从事过手机销售、白酒代理工作,半年之后又转行开了餐饮店,但是他对经营管理一窍不通,尽管努力经营,利润还是比较低。他说,在成本核算、管理经营等方面一窍不通,店里的账目很混乱,效益一直不太好。2003年年底,当时的信阳市劳动局开了一个创业培训班,正好自己非常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想都没想他就报了名。虽然培训班只有十天的学习时间,对于肖万东来说却是受益匪浅,他学到了许多关于餐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成本核算、人员礼貌礼仪,包括对外营销、内部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知识。回去后,他把学来的知识用到了管理中,清理了以前的账目,把各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细化,费用支出也一目了然,找到了利润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经营成本。

一晃9年过去了,肖万东的生意越做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2009年,他重新选择了新店铺,由原来的一间两层小店铺改成3层楼、800平方米的大门店,服务人员也招聘了40多人。作为从培训中受益的肖万东,经常组织自己的员工到市人社局参加培训,使自己的队伍更加专业化。他告诉记者,自己店里的服务员经过培训后,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服务意识也增强了,得到了客人们的认可。

肖万东及其员工的培训,是我市人社局推进培训就业活动中获益的一小部分。为了帮助像肖万东一样的下岗工人及外出务工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把握一技之长,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市人社局加大财力投入,每年都对城乡就业困难对象进行免费培训。2011年,共培训农民工52300人,内容涵盖50多个专业,实现就业率在9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