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成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有人曾形象地总结我国旅游业的怪现象。笔者曾有幸体验中国式的跟团游,个中滋味,着实让人“难忘”。

2010年的十一黄金周,身在上海的笔者,不幸被国内一大牌旅行社的“小”广告骚扰——苏杭二州二日游超低价500元/人,畅游拙政园、西湖、灵隐寺、龙井茶山,豪华大巴、三星级酒店。反正闲来无事,遂交了500元钱,在旅游合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满怀憧憬地回家准备行囊。才500元?赚了。

第二天一大早,笔者早早赶到班车集合地点,报上姓名便登了车,左等右等,结果由于旅行社临时拼团,班车晚点近一个小时才出发。上了车,环顾四周,团友大多呵欠连连,睡的睡,吃早饭的吃早饭,大家的行为是如此的相似。

不到三个小时,大巴车行至杭州。团友们在西湖边下了车,在导游的带领下,走马观花似的看了看西湖,然后上车直奔龙井茶山,在西湖“逗留”时间不过一个小时。原本以为会到茶山观光,结果竟是组团购买西湖龙井,不过大家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吃罢饭上车后,导游一路骂骂咧咧,大意是你们都不买,我一分钱提成都没有。接下来导游的态度自然是可想而知——没好脸色,服务自然不敢恭维。团友们在匆忙中结束了灵隐寺的游玩,火速踏上大巴车,直奔苏州。杭州一日游就这么结束了。

苏州一日游,感受与杭州一日游基本类似——紧凑,但还不止于此,口头约定的三星级酒店变成了私人旅馆、拙政园变成了名气不大的私家园林。

苏杭二日游,我跟团友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在导游的催促下,走马观花地看了那么几个景点,自然是无法细细品味苏杭二州的秀美与厚重。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我国的旅游业缘何会形成这种怪现象?以笔者的经历来看,多半是与旅游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导游的收入构成有关,更与游客自身的心态有关。有多少人愿意细细品读一个景点、一座城市的自然秀美、厚重历史?有多少人是持“我来过了”的态度对待旅游?正是游客的这种心态,宠坏了我们的旅游业,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的怪现象。

可喜的变化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游客旅游观念的转变,自驾游逐渐兴起、老百姓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旅游上面,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旅行团线路刻板的束缚,也愿意花时间品读景点,这也促使一些旅行社优化线路、提升服务品质。我们愿意相信,这会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消除“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的旅游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