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 猛 本报记者 唐耀兵
近年来,罗山县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着力延伸组织“触角”,强健组织“筋骨”,打造组织“品牌”,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带动力、战斗力和创新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11年,罗山县委被省委授予“双百夺旗争星”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被市委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称号,创先争优工作做法被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推介交流。
延伸组织“触角”,提升基层组织带动力
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罗山县委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内挖外扩,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触角”,提升基层组织的带动力。
深入抓组建。该县加大在产业集聚区、非公企业、新型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成立了罗山县直工委非公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实现了在新的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目前,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84个,组建率达80%;在35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支部36个,辐射带动农民5.6万余户。楠杆镇田堰村、尤店乡李湾村、青山镇青山村、潘新镇徐寨村、灵山镇董桥村等党支部分别联合周边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了党总支或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抓提升。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帮后进”的工作思路,该县采取“三帮一带”(县领导重点帮、县乡干部包片帮、县直部门联村帮、先进村结对带)工作方式,对村级党组织进行分类整顿,实施“晋位升级”。目前,37个“一般”基层党组织晋位为“较好”基层党组织,转化率达37.8%;6个“较差”基层党组织晋位为“较好”基层党组织,转化率达60%。
外扩抓“金桥”。根据外出流动党员分布情况,该县进一步加大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力度,及时根据外出务工党员流向变化,调整优化外建党组织设置。目前,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北京、武汉等地建立党组织36个,将90%的外出党员纳入了管理。积极宣传和鼓励支持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投身农村试验区建设。去年以来,引进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6000余万元。
强健组织“筋骨”,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活,肌体健。罗山县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分类施治,分层管理,提升素质,彰显关怀,激发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选优建强头雁队伍。该县以村级(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注重从致富能手、产业能人、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村级组织带头人。全县9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了“一好双强”标准。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