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罗新华
初冬的信阳大地,依然满目涌翠、绿意浓浓,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城镇社区,看到的是群众满意的笑容,听到的是群众开心的话语,沐浴着公众法治环境建设的东风,信阳大地处处演奏出和谐美好的时代强音。在这场全力提升公众满意度的大合奏中,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努力敲响每一个和谐“音符”,办好每一件关系法治环境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促进了社会文明与和谐进步。
强化措施,形成法治环境建设合力
为落实市委书记郭瑞民,市长乔新江关于加强全市法治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公众法治满意度的指示精神,市司法局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县(区)、乡(镇)和普法重点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我市各县区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在全省调查结果的情况通报》,制定了《全市法治环境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公民守法、企业诚信守法、依法保障投资经营环境、法律监督、普法效果八个方面对全市法治环境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并对每项工作任务明确了具体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为了形成推进全市公众法治环境建设工作的合力,市司法局充分履行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一是成立了信阳市法治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及法检两院院长任副组长,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全市法治环境建设职能。二是把公众法治环境建设列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在全市开展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调查。从今年起,由市统计局每年在全市进行两次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四是在全市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法治环境水平”主题宣传活动,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提升法治环境满意水平。五是在全市开展“双覆盖、双提升”活动。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以“法律知识学习全覆盖、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法律正确使用全覆盖、提升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双覆盖、双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与全省开展的“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活动同部署。六是从全市依法治市成员单位抽调专门人员,采取“听”、“看”、“评”、“督”的方式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分单位法治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全面掌握全市公众法治环境建设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形成专题督查报告,并在全市进行通报,达到找出问题、找出思路、找出对策、督促整改的目的。
常态普法,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先后三次调整充实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新增加7个部门为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了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年度工作报告制度、联络工作制度、督办考核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等,形成了普法依法治理宏观有人管、微观有人抓、层层有人负责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坚持开展“每月一法”。以“法律六进”为抓手,指导全市依法治市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每月重点宣传一部或几部法律法规。今年年初以治市办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大力开展“每月一法”宣传活动的通知》,把开展宣传的活动安排、活动要求作了周密的部署,把23个主办单位所要宣传的38部主要法律、法规、条例量化分解。联合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等单位,先后宣传了《公务员法》、、《劳动法》、、《统计法》、《土地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全市形成了“每月一法”宣传经常化的良好氛围,成为信阳法制宣传工作的一大亮点。
抓好重点人群普法。市司法局始终坚持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做为重点对象,定期组织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把法制教育纳入青少年教学计划中,全市95%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形成了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通过采取送法下乡和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等方式,及时开展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切实增强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确保了普法宣传的效果。目前,已在全市建立起了6000多人的专兼职普法队伍,累计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120余期,培训3.8万余人,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260多次,编发典型案例集、法规汇编、法律明白纸等宣传资料10余万份,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创新形式,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法治信阳”建设,积极创新法制宣传载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需求。
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全市新增法律书屋(图书角)100多个,在平桥区、商城县等县(区)建设了一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社区法治文化中心,普法长廊等群众性法治文化阵地,使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积极选编优秀法治文艺作品。以全省法治文艺汇演为契机,组织各县(区)开展法治文艺汇演,充分调动文艺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创作优秀法治文艺作品,适时组织优秀作品征集、评选等主题活动,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等形式中,精心选编了音乐快板《普法工作是典范》、《三找司法》等优秀法治文艺节目向省司法厅推荐。
丰富法制宣传的方式和载体。为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渗透力,市司法局注重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传媒和平台,在《信阳日报》、信阳电视台常年开设专栏,扩大了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在全市范围内组建普法宣传讲师团、普法小分队,深入到社区、乡(镇)、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轻松愉快中提高了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增强了法制意识。同时,利用城区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平台,刊发普法宣传信息5万余条,在全市城区共建立固定普法宣传橱窗30余个、大型广告牌5个;镇、村固定宣传橱窗400余个,大型广告牌50余个,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利用重点时段进行集中宣传。组织全市律师坚持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三八妇女节、国际禁毒日等重大节日,市司法局都组织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制宣传一条街、大型法律咨询等活动,通过赠送法制宣传资料、义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已经在全市举办了6场大型法律咨询和服务活动,制作宣传展板1486块,设立咨询台589个,悬挂宣传横幅1462条,发放各种法律宣传单34万份,出动宣传车辆116台(次),作各类法制报告298场(次),接待咨询群众64000余人。
初冬时节,寒意初显,但在信阳的城市、乡村、工厂、学校,司法行政干警却用一件件实事和一组组数据,共同谱写着法治环境建设的大合奏,将“执法为民”的赤诚博爱铭刻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