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如何处理过期药品,是一个十分科学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市民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过期药品。11月2日至4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几家甲种三类以上的医院,并走访了三个小区,采访了近百家居民。通过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市民,对家中的过期药品大多是随生活垃圾一扔了之。殊不知,这样既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为药贩子提供了将过期药换包装后出售的机会。

在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我市大部分家庭的小药箱中常会有过期药,而这些过期药品种多样,过期的原因也很多。有的市民是因为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开了过量的药没吃完;有的则是因为在药店买的药品服用后没效便将之废弃;有的市民是备用药购买过多导致小药箱中有了过期药。家住报晓新村的张奶奶告诉记者:“我有高血压和冠心病,为了治病到处求医问药,一种药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于是就放起来不再吃,现在这些药已经过期了,扔了又觉得有点可惜。”记者在张奶奶家看到,小药箱里全是药,有的已经过了有效期,有的是一些没有有效期和适用症的零散药物。

据专家称,家庭过期的药品,已经对百姓用药安全构成威胁:一是可能造成家里老人、孩子吃错药。有人认为,药品过期了没关系,多服几片就行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若大剂量服用过期药品,极有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二是不法药贩通过低价收购过期药品,经加工后再次流入农村、小型医疗机构等销售渠道,给社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可怕后果。三是因为那些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废弃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还会使一些病菌产生抗药性,从而更容易侵袭人体。尤其是一些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青霉素,随便乱扔还会对水源造成威胁,污染环境。

对于家庭过期药品,专家建议,家庭中对于过期药的处理,要按照医生建议,将过期的口服片剂、固体制剂、胶囊等,用水溶解后冲到下水道或丢到垃圾桶里;对于液体药物,如眼药水、外用药水、口服液等,要把里面的液体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不要混杂;对于眼药膏等膏状药物,要挤出来收集在信封内,封好后丢弃;对于喷雾剂药品在户外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避免接触明火,彻底排空丢掉;而对于抗癌药、治疗血液科疾病的药物,最好送回医院,不要自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