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教圣地——罗山县灵山寺 |
![]() |
浉河八景之琵琶台 |
![]() |
商城县金刚台瀑布 |
![]() |
固始县西九华山妙高禅寺 |
![]() |
信阳百花园 |
![]() |
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
![]() |
商城县汤泉池 |
![]() |
浉河区万亩茶园 |
![]() |
信阳锦江国际饭店 |
![]() |
云中公园鸡公山 |
![]() |
□本报记者 徐 靖
信阳,古之申国,三省通衢;今朝信阳,豫南明珠,是鄂豫皖交界处一座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宜居城市,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全市旅游资源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为一体,呈全方位立体之势,其中尤以“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部地区文化旅游中心,把旅游业作为全市五大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围绕“山、水、茶、红、泉、寺、根”等特色资源,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业升级转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精心打造了一批凸现信阳特色的避暑、度假、温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旅游产业,为加快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已日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最具活力的产业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初步形成周边旅游集散中心和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综合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36.5%。旅游业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在一连串喜人的数字背后,伴随而来的是我市旅游景区大开发、大建设的艰辛与努力。
实施项目带动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多元投入,突出抓好政策扶持、规划引领、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几个关键环节,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旅游开发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喜人局面。目前,全市规划旅游项目155个(含子项目),总投资1020多亿元。2012年,新建续建项目4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0多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1月份至9月份完成旅游投资11.58亿元,旅游投资增速26.41%。
鸡公山“百亿”项目实现突破。投资超百亿的港中旅鸡公山项目、鸡公山万国文化影视小镇、鸡公山温泉度假村、鸡公山动漫园项目持续推进。同时,规划总投资近40亿的龙袍生态休闲度假景区、十三坊、当谷山和桃花寨综合开发等25个旅游投资项目相继启动,鸡公山百年复兴在即。
山水生态建设项目成效明显。投资10亿元商城县黄柏山五大景点竣工,进入基础设施提升阶段;涵盖民俗体验、漂流、温泉度假、餐饮住宿等20多个项目的固始县西九华山生态休闲度假区初步建成;光山县大苏山净居寺文化森林公园10大建设项目;金刚台西河景区、猫耳峰景区、刘小坳生态休闲养生区、天目山生态旅游、汤泉池温泉休闲度假中心、羊山北湖度假区等15个建设项目进展迅速。
红色旅游项目熠熠生辉。我市先后争取国家、省红色旅游项目资金2.53亿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25亿元,吸纳社会资金16.1亿元,实施70多个红色旅游项目,成功打造了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许世友将军故里、红二十军长征出发地等13个红色旅游景区。刘邓大军渡淮河纪念场馆、苏维埃固始县政府纪念馆等一批在建项目快速推进。
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较快。围绕我市古文化、根亲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规划建设楚王城遗址博物馆、淮河文化产业园、光山智慧文化博物馆、固始根亲文化园、息县赖氏宗亲园、潢川黄国故城陈列馆、陈元光文化广场、陆羽茶文化产业园、羊山新区茶文化科技园,西九华山民俗文化村、金牛山大别山民俗文化村等文化产业园区。同时,与上海文广集团合作打造出《信阳时空之旅》多媒体梦幻剧,文旅结合奏出精彩华章。
乡村旅游项目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商城县黄柏新村、浉河区香如故植物园、固始县留梦河谷景区、潢川县万亩花卉博览园、南湾湖风景区恒阳生态园等一批乡村旅游园区,在全市培育10个“农家乐”集聚区,形成了1000多家休闲农庄、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宾馆、乡村旅馆,乡村旅游开发红火。
旅游酒店建设步伐加快。我市按五星级标准建成了锦江国际大酒店、中乐百花大酒店、汤泉池国际旅游度假中心、新县鑫海湾大酒店、中州信合酒店项目,提升了接待能力。香山国际凯旋庄园度假中心、信阳雷迪森大酒店等在建、新建和续建的酒店项目达到37个,总投资达到200亿元以上,旅游酒店步入品牌化发展之路。
围绕生态旅游建设 做大做强宜居 宜游城市品牌
我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新县、商城县等山区县达60%以上,是国家生态发展示范市,是国家“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三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
生态和休闲是我市的特色,也是我市的发展优势。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桐柏大别山山地生态区”,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把信阳市定位为“桐柏大别山山地度假区”。围绕这一目标,我市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放大绿色生态优势,不断做美山水休闲度假游、做足乡村游、做活茶文化游,精心培育了4个国家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打造了红、绿两大旅游品牌,12条精品旅游线路,让信阳青山绿水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一是确立“一廊、两带、四区”生态旅游发展构架。“一廊”。在环南湾湖百里规划建设生态度假区,发展农家乐,打造环都市生态休闲走廊。“两带”,即: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和黄柏山—金刚台—汤泉池—西九华山两大山水生态旅游黄金带。“四区”,在浉河区、罗山县、平桥区规划以鸡公山、灵山、南湾湖、天目山、四望山等景区为主体的西部休闲度假旅游区;在商城县、固始县、新县规划以黄柏山、金刚台、西九华山、金兰山、连康山等景区为主体的东部生态休闲度假区;在息县、淮滨县规划以淮河流域湿地保护区为主体的北部旅游发展潜力区;在中心城区规划以百花园、浉河景观带、羊山北湖度假区、羊山茶产业集聚区、出山店旅游区为主体的都市休闲度假区。通过“一廊、两带、四区”生态旅游发展,打造大别山北麓生态旅游休闲区。
二是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我市以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精心打造了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汤泉池、金刚台、西九华山和华阳大佛山等生态旅游精品,并受到了游客的热捧。同时,光山县大苏山森林公园、固始县安山森林公园、平桥区天目山生态度假区、羊山北湖度假区等一批生态度假区在快速推进。
三是培育一批生态旅游品牌。我市以观光、休闲、绿色生态为主题,整合资源,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品牌。一是山地度假游。整合鸡公山管理区境内的风景、气候、生态、宗教、民俗、文化六大资源,构建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居归隐、宗教拜谒、禅意养生、温泉度假、特色文化、修学教育等中国山地养生休闲度假体系。二是山水生态休闲游。深入挖掘南湾湖、黄柏山、金刚台、西九华山、金兰山、连康山、天目山、北湖等生态资源,建成一批具有豫南特色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三是美丽乡村游。规划实施茶叶、草莓、石榴、板栗、花卉、柳编等为主导产业的7个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和20个特色旅游村,初步形成乡村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休闲、茶乡漫步4条乡村旅游线路。四是风情茶乡游。深入开发环湖百里茶廊、光山县净居寺、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金刚台、固始县西九华山等茶旅游资源,打造茶文化观光、体验、茶乡休闲度假等复合旅游产品和3条茶文化旅游线路。
四是推进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以核心景区为重点,充分整合周边的农业资源、文物古迹资源、古村落资源、体育休闲资源、广场文化公园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农家美食资源以及各种旅游文化元素,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文化和新型农村建设相融合,将绿色变为财富,逐步迈向“绿色崛起”。
发展红色旅游 振兴老区经济
我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国家“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区,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被列入全国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全市有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479处,其中各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88处(国家级9处、省级27处、市级16处、县级136处),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造就了许多影响深远、感人至深的红色经典。
早在2004年,市委、市政府就把红色旅游列为发展重点,成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指挥部,启动“红色工程”。2005年,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河南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2009年,新县、鸡公山管理区先后被纳入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试验区序列。2010年为市旅游局增设了红色旅游科。2011年,全省“十二五”红色旅游发展专题规划又把信阳市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
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成功创建红色旅游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7个;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个,叫响了“将军故里·苏区首府”红色旅游品牌。目前,全市红色旅游带动直接就业人数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4万人,红色旅游发展之路已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富民之路。
随着我市旅游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旅游要素不断丰富,“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打造“中国国际山地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这一目标,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产业融合,加快转型升级,精心打造主导产品,实现新一轮的旅游大发展。谈到业今后的发展,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童光亮满怀信心地说:“力争到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0万人,带动社会就业100万人。打造10个以上产值超亿元、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使旅游业成为信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信阳市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
信阳市旅游业正风生水起、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