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据初步统计,十七大至今,工业城累计安排重点城市建设投资1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占85%。
回溯五年间,信阳工业城率先在全市产业集聚区中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原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城乡一体”的新路子。步伐紧促地推进旧村改造和集中安置,相继建成了和谐、珍珠等明星社区,祠堂、牌坊、袁寨等三个社区正在建设中,放眼望去,昔日的旧村已渐渐变身为了鳞次栉比的新城区,学校、幼儿园、星级酒店、银行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据统计,五年间,工业城累计竣工安置房6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5万人,全区70%的群众住进了现代化社区。各社区都建设了自己的集体经济产业园,吸引10余家中小企业入驻生产,年租金、税收近千万,带动了群众致富。不仅为群众社保、医保提供了资金保障,也实现了辖区群众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回溯五年间,信阳工业城以适度超前的意识完善了各项公用设施。通畅的路网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打通了交通“瓶颈”,完成了核心区高压线走廊建设共计20公里,供热能力比五年前年增长近一倍。中环路跨京港澳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开工建设,使得电子产业园物流更为顺畅便捷。今年适时启动京港澳高速以东路网建设,计划未来在京港澳高速以东建设较现有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电子产业园二区。2012年9月28日,京广高铁正式通车,设在工业城境内的信阳东站投入运营,信阳工业城带领信阳进入工业发展“高铁时代”。
回溯五年间,信阳工业城将“精品工程”战略向服务企业方面延伸。累计建成电子产业园、电子产业孵化园和为企业代建标准化厂房180万平方米。随着入驻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信阳工业城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功能、生活性服务设施三到位,适时由建设服务向生产服务转变,由项目配套向生活配套转变,由发展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投资2.5亿元,建设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医疗、幼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企业服务广场,着力建设我市服务入驻企业的样板工程。
回溯五年间,信阳工业城将各项基础设施齐汇集在主画卷上,还增添了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笔墨色彩。总投资数千万元植树造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5%,给城市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背景缓冲带。浉河三期治理工程信阳工业城段在全市率先结束,为浉河两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高铁以北信阳“小西溪”海营湿地规划也拉开了帷幕。工业城人期待,当科技遇到湿地,将会发生什么?
展望下一个五年,信阳工业城将按照“核心区提功能,北部海营湿地出精品,东部电子产业园二区拓发展”的城市理念,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拓展,逐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向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服务高水平的“新九通一平”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