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 磊 通讯员 张晏端)近年来,浉河区金牛山办事处在试验区建设中,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其作为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十八里、和孝营、飨堂3个新型农村社区,通过科学布局选址、强化商贸支撑、推动文化引领三大举措,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收到实效。
科学布局,精心选址。一是向交通便捷处集聚。该办事处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均选址于交通便捷处,如十八里新型农村社区选址于107国道西侧,与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毗邻;和孝营新型农村社区选址于312国道旁。通过向交通便捷处集聚,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困难。二是向项目旁集聚。该办事处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坚持贯彻“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发展、资源得集聚”的原则,十八里新型农村社区与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毗邻,和孝营新型农村社区旁正在规划建设“和孝营工业园”,通过将新型农村社区向项目区靠拢,一方面整合集约了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以及工业园区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人口集聚,为企业蓄积人力资源,在解决失地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有力地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
商贸带动,科学建设。便捷的交通条件、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奠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该办事处和孝营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绿化和路面硬化工程,该社区在临街区域专门规划设计了门面房,入住初期的临街房可以存放农具、粮食、车辆等,小区形成后即可转化为商品房,农民可以经商,也可以作为固定资产租赁转让。十八里新型农村社区内建有26栋浉河区保障性住房,围绕为集聚区、保障房住户提供第三产业服务这一主线,专门规划土地200亩,用于建设贸易开发市场,融交通运输、粮食交易、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多项功能,带动群众就地转化为老板、产业工人,就地增收致富,从而解决了失地群众的生计问题,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健全设施,繁荣文化。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实现群众精神、物质双富足的关键途径。该办事处在每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了文化广场、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区域以及文化健康教育宣传墙等。同时,定期组织群众以社区活动区域为场所开展多种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成立了器乐、秧歌居民团队,开展了“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稳定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