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酒业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用文物老窖池酿酒的企业。老窖泥中的微生物群繁衍生息几百年,一寸窖泥一寸金,当老窖池被认定为国家文物,是作为展品,还是继续使用,口子人选择后者。
新中国成立前“小同聚”酒坊的文物老窖
口子文物老窖池位于濉溪老城,紧邻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青石板街,在解放前这里曾是曹品源私人酿酒作坊“小同聚坊”。1949年以“小同聚”为基础,创立了口子酒业的前身“国营濉溪人民酒厂”。
走进老酒坊,新中国成立前建造的木制厂房内,酿酒的工艺步骤沿袭古法。一条条方形的文物老窖池像肥沃的农田,窖池之间阡陌相连,酿酒师傅们熟练地推着木制独轮小车穿梭在“田间小路”上。老窖池发酵酿的酒,酒体微黄,奇香无比。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小同聚”酒坊就是凭借这些珍贵的老窖池独占濉溪七十二酒坊之巅,名震江淮。
发明“人工老窖”技术破神话
“千年老窖万年糟”,这是对传统白酒生产的高度概括总结。1964年,口子人打破了这个酿酒界的神话。在口子第一代酿酒大师、被誉为“酒乡神舌”的房艺武老先生的带领下,口子技术团队通过反复科学试验,于1964年发明了固态法酿酒人工培育老窖技术,从而一举打破“非百年窖池不出好酒”的神话。人工老窖,就是模拟原有口子窖老窖微生物系统,以老窖泥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人工培养老窖泥,并用这些老窖泥建成发酵池,因此人工老窖酿出的酒同样优质。
文物如果只是展物,它的价值只保留了一半。在2008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口子窖酒遗址评定为“考古重要发现”。始建于元末明初的文物老窖池至今仍用于口子窖的实际生产。一寸窖泥一寸金,正是这些古老而神奇的窖泥,造就了口子窖酒的杯酒如金。(宋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