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市中心城区东关市场一角。本报记者 杨 柳 摄 |
□本报记者 杨 柳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先圣对以物换物时代古人交易的生动描述。而如今的市场则把最初市场的意义延伸开来。市场,是联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也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流通的主要渠道,更是具有公用性、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设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农贸市场和菜市场22个。每天销售肉菜种类100余种,从事农产品市场交易人员3万余人。这些市场,是我市蔬菜、肉类、水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是我市中心城区50万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平台,是3万多市场从业人员的工作“车间”。多年来,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在市场建设、市场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探索创新 拓宽发展领域
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千方百计拓宽市场融资渠道,保持市场繁荣稳定,带动社会和谐发展。
该中心一是争取政策建市场。积极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市场规划、土地供应、加大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招商引资建市场。开展全员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本建设市场。该中心与一房地产投资公司合作,引进资金600多万元,在明港新建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明港皂角树市场;与大拱桥村委会合作,采取租赁大拱桥村土地的方式,由浉河区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大拱桥花卉市场;与溢朋茶叶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占地50余亩、可容纳固定经营户120余户的谭家河茶叶交易市场。与投资人合作,在我市老城区与羊山新区交界区域,新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铁板桥农贸市场;与深圳金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工区路新建农机具市场。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三是盘活现有资产建市场。该中心充分利用好现有资产,提升市场品位,扩大市场容量。
迎难而上 确保大局稳定
管办脱钩后,该中心面临的困难重重,千头万绪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在拓宽发展领域的同时,该中心迎难而上保稳定促和谐。
该中心一是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在全系统“抓征管,堵漏洞”,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确保干部职工基本工资正常发放,积极为工作人员增加津贴费,提高干部职工的待遇。二是对困难职工进行定期慰问。为充分体现组织的温暖,每逢重大节假日,对一些特困职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需求,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三是积极为干部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强协调,想方设法为干部职工和所管的企业人员办理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2009年、2010年,该中心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信访稳定先进单位”称号。
强化服务 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市委要求,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格执行“五禁止、十不准”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管理,真正达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要求。
该中心一是加大市场的改造力度。对照《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以及标准化农贸市场规范要求,重点对所属市中心城区17个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工作,解决老市场硬件缺失的问题。二是持续开展文明市场创建工作。在系统内坚持开展了创建文明市场活动。每月对所属市场进行检查评比,并建立了奖罚机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开展了五星市场达标活动、文明诚信商户评选活动,将文明市场创建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市场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大市场管理队伍的教育力度。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市场管理水平。
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按照这一工作要求,该中心正着力解决如何使市民的“菜篮子”更为丰富、更加安全。该中心领导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构建更加健全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为魅力信阳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