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理 姜玉成

“商店门前勤打扫,车行道上勤保洁,树叶多时突击扫,饮食店旁轻轻扫,灰尘多时压着扫,窨井口槽常剔掏,手握扫帚想别人,人多之处见空扫。”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环卫工人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清扫保洁作业方法。

看来,环卫工人的工作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也是需要智慧的,当整座城市还在睡梦中,环卫工人就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寂静的夜色中,他们娴熟地挥舞着扫帚,穿梭于大街小巷,仿佛一支画笔描绘城市的容颜,昏黄的路灯下,扫帚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声,单调而温馨。在喧闹的车流和人流中,我们随处可见身穿黄马甲的环卫工人的身影。环卫工人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冬练三九,夏战三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环卫工人用勤劳的脚步唤醒城市的黎明,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整洁的市容。

10月26日,我省第15个“环卫工人节”。笔者在平桥区环卫所了解到一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忙碌着的“环卫人”——

年近花甲的道路清洁工苏太荣老当益壮,负责城乡结合部的平泗路路面清扫任务,平泗路离水泥企业近,粉尘灰如同毛毛雨,一年四季下不停,而且大型货车多,随车抛洒石子、沙子时有发生,她坚持每天“两普扫”,严格遵守道路清扫作业标准;垃圾清运工陈师良负责312国道、平中大街的垃圾收集清运,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上班,一丝不苟,不计得失,一天运送十几车垃圾,常常工作在14个小时以上,仿佛是台“永动机”;几年来,环卫所副所长丁德群坚持战斗在环卫一线,兼开洒水车、吸污车,毫无怨言,烈日当头,赤膊上阵,他开车上路洒水,把清凉送给市民,化粪池边,他靠近吸污车作业,经常是一身污秽、一身臭气回家门,不啻为新时代的时传祥……

环卫工人大多年迈体弱多病,许多是子孙满堂,为了不给子女增添负担,总是选择自食其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其待遇仍差强人意,劳动报酬与繁重工作及肩负责任仍有差距,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

如果说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那么环卫工人正是这种文明的载体和创造者。工作中,环卫工人将“眼疾、手快、腿勤”的要求与遵守交通规则,方便行人,礼让车辆的文明作业标准相结合,既安全生产,保护自己,也关爱他人。据了解,平素城市里的自然垃圾并不多,大部分是人为的,如烟头、手纸、塑料袋等,刚清理过的路面,忽然从车窗里扔出一个塑料袋,随风飘曳,环卫工人要冒着极大的危险在车流中清理,路人图方便,信手一扔,他们所谓的“方便”,却给环卫工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极大的危险。这些人的行为或许是“无意识的”、“自然的”、“习惯性”的,却折射了个别人缺乏起码的公德修养。当我们享受整洁市容时,也要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环卫工人的人格,加强公德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护洁净的大街小巷,善待环卫工人!

环卫工人,虽渺小、卑微、平凡,却又那么崇高、豁达、善良,最有理由作为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从不乱丢垃圾做起,努力维护好身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共同建设魅力信阳这座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