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信阳市工商局关于服务信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第三、四、五部分,注重为企业发展、全民创业营造更加便捷、宽松、和谐的环境,在优化服务程序、简化审批环节、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工商效能等方面创新出台了17条措施,通过开展工商服务进园区、缩短企业登记注册时间、下放审批权限、推行网上平台、全面实施“一审一核”制度等,使企业不用跑路就能办好想办的事,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并且免征工商注册登记费用,进一步降低社会创业成本,支持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从加强和改进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监管模式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打造优质服务平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方位优化工商服务发展的软环境。
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高登记审批效能
一是开展工商服务进园区活动。支持和指导各级工商部门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设立登记服务窗口,开展工商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
二是缩短企业登记注册时间。将企业名称核准、外出经营核转、换发补发执照、注销、股权质押、户外广告登记作为简易登记事项,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结;将公司设立、变更、核名列为一般登记注册事项,限时不超过5个工作日办结。
三是下放企业登记注册权限。对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冠市名有限公司,授权由辖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直接登记注册,方便企业就近注册。
四是开展便企利民活动。推行网上平台,提供申请表格网上下载和网上申请服务。全面实施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度,企业登记材料由窗口受理人员审查、窗口负责人核准,减少登记环节。试行个体工商户《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合并审批,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受理、一次审核、一次办结证照。
免征工商注册登记费,降低市场主体创业成本
一是对特殊人员实行免费登记。2014年12月31日前,对于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免费登记。
二是对特殊企业实行免费登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金)10万元以下的企业免征注册(变更)登记费、年检费。
三是对小微企业实行免费登记。注册资本或出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司制企业法人,免征注册(变更)登记费、补(换)营业执照工本费和企业年检费,分支机构按其隶属企业的注册资本享受免征政策。
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走万户企业,办千件实事”的内涵,建立工商联络员和周接待日制度,配备高素质注册人员,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优先咨询服务、优先办理名称核准、优先受理登记申请、优先核准企业登记“四优先”服务。对设立小型微型企业申请工商登记名称预先核准的,当场核准办结。申请小型微型企业登记除确需对申请材料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的,实行当日办结。开通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对重大工业项目和外来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专人专件办理落实。通过开展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预约服务,变“企业跑工商”为“工商跑企业”,最大限度地帮助和指导企业快速高效完成工商登记。
二是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培养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力实施商标发展战略,支持引导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鼓励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实施商标奖励计划,并将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外资企业商标纳入名牌商标保护网络,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商标发展良好环境;探索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行业分类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和深化对各类市场主体“良好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诚信经营单位”等信用的认定和公示,逐步建立守法经营激励机制和违法经营惩戒机制,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积极发挥行政指导作用,坚持教育为主,及时行政规劝、行政提醒、行政建议,建立健全有利于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发展的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商品质量、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实现执法重心由事后处罚向事前规范指导、预警防范和宣传教育的转变,构建出以事前防范为主、以企业诚信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的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大维权”格局,健全消费者与企业投诉和解制度、经营者自律制度、消费纠纷调解制度,积极推进“一会两站”和12315维权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农村活动,定期发布消费维权动态和消费提示;完善部门联动执法制度,并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知名商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依法打击侵害各类市场主体的各种经济违法案件,依法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垄断及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