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信阳大交通一瞥。本报记者 曾 鼎 摄

□本报记者 曾 鼎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行业,其核心职能是服务,这种地位和作用体现在支撑和保障两个方面。我市交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明显提升。

数字变化看交通

过去5年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9.7%,为全省年均完成230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10.87%,为全市年均完成7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7%,在黄淮四市中位列第一。

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0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公路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均占全省的1/10;全市水运通航里程达257公里,为全省水运通航总里程1439公里的17.86%。

目前,我市已实现了(20分钟内)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油)路,实现了淮河中上游复航,实现了所有乡镇通客车;是全国179个、河南省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一纵两横”的铁路网、高速网和国道网在全省18个地市中,除郑州外只有信阳具备。

全市公路旅客运输量、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3.9亿人次、281亿人公里和2.3亿吨、335亿吨公里;水路客运量、水路客运周转量、水路货运量、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达291万人次、1.79亿人公里和4003万吨、289.3亿吨公里,较“十五”期间分别增长48.5%、73%、38%、205%和38%、35%、46%、43%。运输生产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12%,有力拉动了全市GDP的增长。可以说,过去5年是我市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的时期。

紧扣主题抓建设

重点实施“五项”工程,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一是实施高速公路内联外通工程。加快推进京港澳高速驻信段改扩建工程、鸡公山快速通道工程、淮滨至息县高速公路省界至淮滨段高速公路建设,积极谋划阜阳到信阳(息县杨店至明港至邢集)高速公路、信阳旅游快速通道,推进湖北黄冈至商城至固始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二是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三是持续提升完善农村公路。提高道路等级,增强联通功能。四是加快推进运输场站建设。依托石武高铁客运站,建好南北交通公园;规划好两个一级客运站和一个物流园区建设。五是加快内河航运工程建设。续建完成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申报淮滨至息县段航运工程建设。

提升形象抓服务

着力优化“五项”服务,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优化农村客运服务。统筹城乡客运资源,努力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二是优化现代物流服务,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三是优化公共信息服务,加快信阳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四是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修改完善公交专项规划,推动城市公交发展在资金筹措、公交线路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场站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五是优化运输执法服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执法监督制度,实现工作程序化、业务流程化、行为标准化。

注重规范抓管理

着力规范“五项”管理,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养护管理,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2%;农村公路管养覆盖率达到65%以上。二是规范安全管理,巩固安全生产的良好态势。三是规范质量管理。四是规范运输市场管理。五是规范超限超载管理。

当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市提出了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全面建设“两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的战略任务,其中的“两枢纽”即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在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中,交通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用突出。全市交通工作者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脚踏实地,拼搏奋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