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纪轩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
“创新能力决定一切,工作实绩检验一切,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队伍形象压倒一切”。2011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提出“四个一切”的理念,指明了信阳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新方向,开创了信阳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新征程。
“四问”点开新思路
“重点是什么?典型有哪些?特色在哪里?落实怎么样?”“四问”工作法开启了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争创特色、力争一流的新局面。
“四问”工作法启动了全市市直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协作区建设,将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按照地域、职责、人员等情况划分为五个片区,使全市纪检监察工作运作一盘棋,是我市反腐倡廉机制的一大创新。
“四问”工作法带动了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实行“项目化”运作。年初,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整体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出炉成书,发放至各相关部门。该做什么,如何做好,怎样考评,一目了然。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责任部门建立起项目台账,年末根据项目台账和工作业绩进行评选,并推荐评选“十佳创新项目”、先进单位及个人。2011年,全市确定的200多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亮点频出,市纪委有11项工作被省纪委评为先进。
“比评”创树新形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打造能力型机关,市纪委在机关持续、深入地开展“比一比、评一评”活动,即“比学习,评谁的学习效果好;比工作,评谁的工作成效大;比形象,评谁的形象评价高。”
“比评”活动扎实有效。如在比学习方面,既注重理论学习,列出必读书目18种,免费发放《纪检监察原理与方法精要》等专业学习书籍,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精读一本好书,每季度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年写一篇调研报告”的“六个一”学习活动;又注重实践锻炼,派年轻干部到市信访大厅接访、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使工作更深入基层。在树形象方面,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在人民网接受访谈,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阐述信阳纪检监察工作目标和思路;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更贴近民情民意。年终,对“比评”活动全面总结,推荐评选全市“十佳学习标兵”、“十佳业务能手”、“十佳创新项目”和“十佳百优纪检监察干部”,树立典型和标杆。
在“比评”活动促进下,全市纪检监察队伍精神、作风、形象焕然一新。以2011年为例,《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信阳纪检监察工作20条,《党风廉政建设》、《河南党风廉政建设》发表文章6篇,省市领导批示表扬或肯定的工作68件。
亮剑“庸懒”新成效
“不懒,不庸,不浮,不贪”,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的郑重承诺,揭开了全市整治“庸懒散软”等“上班病”的序幕。
“居官以正己为先”。治理“庸懒散软”,市纪委先从自身做起。结合“比评”活动,对考勤、卫生、读书、调研、安全及各室工作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评比;加大监督力度,采取向上下级机关和服务对象电话询问、函询、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开展民主评议;零阻碍服务、“双接访”、“双百”、“速查快办”等便民机制的相继出台,更凸显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清、慎、勤”特性,凸显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热心肠”和“暖色调”。
使命化作淮河水,“庸懒散软”整治活动如疾风骤雨迅速扩展至全市。2012年5月,整治庸懒散软“上班病”方案出台;5月至9月,清理整合行政服务事项19类133项,缩减50项限时办理业务时限,取消51种办理事项附报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源头上解决“上班病”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一批违规违纪典型问题和案件,4个月里,共查处庸懒散软和不作为、乱作为案件147起,处理人员206人,其中科级干部28人,处级干部6人。“庸懒散软”整治,治出了责任感,治出了战斗力,治出了好作风。
“肩上担山知任重,志存云天砥砺行”。肩负反腐倡廉重任,胸怀干事创业豪情,信阳纪检监察队伍众志成城、策马扬鞭,向着更高层次的“清廉信阳”、“魅力信阳”昂首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