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俊
二哥,其实是我的表哥,大舅的二儿子,因年龄大一些又很受人尊敬,平辈中比他年龄小的人都亲切的尊称他二哥,包括许多他在部队时的战友。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二哥家境贫寒,加之兄弟姊妹众多,当时的家境在那个年代比一般的农村家庭还要贫困。二哥自幼聪明、好学、再加上勤快,很是惹人喜爱。即便是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也没能阻碍他崭露出的过人智慧。那个连肚子都还远远填不饱的年代,二哥就已经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平日里二哥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弟妹,还有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放牛、收种庄稼,所有成年人干的农活二哥基本上都干过。繁重劳动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学习文化知识,因家中吃饭的人多,壮劳力缺乏,大舅一直阻止二哥读书,经常把他的书包藏起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二哥毅然克服重重困难在劳动的间隙兼顾着自己学习,一直把书读至高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用说在农村,就是在城里高中生也很少见,正是这样的远见,为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赶上特殊的动荡年代,二哥没能再继续学业。但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自身素质,高中毕业后的二哥穿上了那个年代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军装。时值七十年代末,刚刚进入部队,就赶上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没来得及感受初入军营的喜悦,二哥就被派往前线,这一段经历不仅让他经受了战争的洗礼,还经历了残酷的生离死别。二哥亲眼见证一同入伍的同乡战友和自己一起在前线潜伏时,被敌人的狙击手击碎头颅壮烈牺牲在自己面前。
从前线归来后,二哥凭借良好的自身素质进入军校学习,继而成为一名军官。他深知一个农村放牛娃能走出贫穷农村的不易,因此二哥倍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工作非常勤肯、努力。后来,我成年后参军也分配到二哥所在部队,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但凡我们那个部队有重要活动,指挥数千人部队的重任就落到他的肩上。二哥口令洪亮,思维敏捷,动作标准、麻利、干练,指挥方法得当,他指挥部队动作迅速有序,队形整齐划一,经常得到上级领导肯定和赞许。军队是个大熔炉,它既可以锻炼人,同样也可以为有志者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凭借自身良好的素质,二哥很快就在部队崭露头角。也正是因为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二哥在部队迅速成长进步,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晋升到团职干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为了响应国家大裁军的号召,二哥毅然脱下军装,结束戎马生涯。回到地方工作以后,二哥依就保持部队时的优良作风,凭借自身良好的素质,勤奋学习、尽职工作,历届领导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哥还是个出名的孝子,从部队转业的时候,由于在部队的出色表现,部队领导主动帮他联系到驻地省城一个很不错的单位工作。因为不想让他离家太远,老父亲不太愿意,二哥毅然选择回到离父母不太远的城市工作。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太好,平日里二哥总要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隔三差五地回去看望他们。
如今,年过五十的二哥或许是长期操劳的缘故,身体状况不佳,患上小脑萎缩方面的疾病,平时说话、持物、行走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经多次诊疗,但都没有明显的康复迹象,据说,这种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到了后期,病人行走都将非常艰难。二哥一度情绪低落,但是,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康复锻炼,目前,病情基本稳定下来。我知道这对于人生阅历中多次历经生死考验的二哥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二哥的病情牵挂很多人的心,许多千里之外多年前的老战友得知他的病情都打来电话慰问,有很多还专程来看望他,看到如今的二哥,心里都非常难过,也都为他感到惋惜。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到二哥家去,他跟我聊起最近他跟残联提出申请,要了一部轮椅,我说你现在又用不着啊,他笑着说迟早要用的。说话间,我仿佛看到了二哥坐在轮椅上的情形,心里不禁一惊,难道二哥真的就要在不远的将来用上轮椅了?难道这就是那个昔日性情豪爽、声音洪亮、笑声爽朗、思维敏捷、动作麻利、干练的二哥吗?我不敢想也不愿去想,因为我真的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实。多年来二哥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没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的经历也很少有人能及。前半生一直不停地为了自己事业、家庭及周边需要帮助的亲戚、朋友辛苦操劳,很多人都曾受到过他的帮助和救济。待到后半生即将退休该安享晚年时却不幸患上疾病,命运怎能对待二哥如此不公呢?我实在不得其解。
前日的一天下午,陪同二哥回了趟老家。送他回家的路上,二哥走在前面,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他,我紧随在他的后面。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看着二哥因疾病所致而步履略显蹒跚的背影,我的眼泪竟没能忍住流了下来。